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包装新闻 » 正文

制造业转型的三大秘诀你知道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12
核心提示:
讯:中国制造业有很多突出的优势使得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无法小觑中国的制造力量,但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
  
  十年前全世界已经开始习惯了“中国制造”的商品,如服装、自行车、玩具、家具、家用电器等等大宗消费品,时至如今,包括今后的数十年,全世界的消费者还需要学会慢慢适应来自中国制造的计算机、汽车、保健医疗设备、高端电子设备等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无论消费者身在何处,无论贸易保护主义者如何喧嚣“中国威胁论”,当“世界成为平的”当全球消费者受益于规模制造之时,中国事实上成为了“世界的工厂”。
  
  但这并不仅仅与生产制造有关,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参与了商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并分享了相应的收益。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其基础在于制造业规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巨大的规模。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人口红利,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决定了国外的投资者愿意投入巨大的资金在研发、建设新工厂、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工人的培训、甚至与国内的企业合作,以技术换取市场空间;国内众多的制造业厂商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在巨大的差异化市场内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和生存空间,也敢于比国外的竞争对手投入更多而换取发展壮大的速度。
  
  强者愈强的现象在中国尤为突出,在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制造的地位很难被撼动,但这并非意味着高枕无忧,这可以通过几个数据一见端倪:
  
  ·制造业在中国的GDP的比重高达40%以上,直接为1.3亿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是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直接工人的平均每小时工资为2.1美元,仅仅是美国的15%,但这一点目前正在迅速改变,相对于东南亚、印度的竞争者,已经处于劣势;
  
  ·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每一个制造细分领域都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进行着全方位的竞争,如中国目前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3万多家,内部的竞争消耗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一现象在电子产品、服装等大宗商品上非常普遍;
   1 2 3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