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的本意表示向下按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印刷的“印”字。“印”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大手按压一个跪着的人,最初表示按压的意思,是“抑”的初文,两个字在古代通用。
在造纸术广泛应用之前的竹、木简册时期,印章是压盖在封泥上来使用的,所以印章一般称为“印”。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最初的意义逐渐消褪,于是就加了个提手旁另造了一个“抑”字。
古代印刷术来源于印章
南北朝时,纸质的书籍已经基本上替代了早期的竹木简,人们阅读方便多了,但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前,还是要靠手抄书籍来传播。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后来,在印章等技术的启发下,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印章在商周时期就有,一般在方寸之间,只有几个字。而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提到,当时的道家流行一种4寸见方,有120个字的大木印,很像一块小小的雕版了。
此外,佛教徒为了使手抄的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盖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
受印章、拓印等技术的启发,隋唐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早期的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佛经。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