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包装新闻 » 正文

富士康包装印刷事业部为什么胎死腹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4-15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629
核心提示:
讯:据资料显示,2006的之时,鸿海集团有38家外包协力厂供应的说明书、彩盒、瓦楞纸箱等包装印刷部品,总额高达20多亿元。所以主管鸿海集团珠江三角洲的执行副总裁建议增设包装印刷事业部。
  
  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鸿海集团每年花费100多亿新台币采购包装印刷材料,若自行生产将可降低代工成本,有利于企业以更低的报价争取更多的代工订单。
  
  2)在厂内生产可以更快速交货、减少运输成本。
  
  3)此外,自产可以大大节省管理这些协力厂商的订货、交货、品质等所耗费的人工成本。
  
  后来因为富士康内部原因,包装印刷事业部胎死腹中(请看我上期转载文章《富士康包装事业部夭折到底救了谁?》),该文章说,“该事业部最终胎死腹中,38家外协厂商躲过一劫。”看起来非常有道理,不少人为裕同等公司吸了一口冷气。
  
  其实上述论调并不新鲜。来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37年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把生产同一商品的所有活动集中在公司内部完成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并因此理论获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关理论学习,请百度“交易成本理论”)
  
  但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却和这一理论解释的不同: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生产和服务外包给供应商完成而不是自己生产。富士康的本身就是外包供应商,它并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倘若苹果公司认为自己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的话,富士康靠什么生存?
  
  问题出在这里。
  
  1、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交易的信息成本,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2、买方市场条件下,卖方失去了定价权。
  
  3、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市场竞争的输赢,迫使企业放弃核心资产以外的生产活动。
  
  市场竞争导致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卖方失去了定价权。所以富士康自己生产包装印刷材料可以节省成本就是一个错误的推断。包装印刷材料并不具备“资产专有”的特征,市场上的包装供应商更加具备规模生产的优势。倘若富士康自己内部生产,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淡季开工不足,人员设备闲置;
  
  2、旺季生产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按时供应。
  
  以彩盒打样做一个小小的例证。一般的小印刷企业如果配置一套彩盒打样是人员设备,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打样数量少,人员熟练程度低,所以自然技术水平就差,不仅仅打样是质量常常不能保证,紧急状态下打样时间也保证不了。反之,一德轩面对市场专业打样,专业程度和生产的规模决定了一般企业内部的工程部难以比拟的生产效率。
  
  “自产可以大大节省管理这些协力厂商的订货、交货、品质等所耗费的人工成本”更是无稽之谈。难道自己生产就不需要人管理了?众所周知,公司规模扩大,管理层级增加后,由于内部供应缺少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就会产生管理系统的官僚化。并且产生内部腐败。这样导致管理成本急剧上升,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企业管理现象。
  
  供应商为富士康提供了超过月结90天的融资,鸿海集团每年花费100多亿新台币采购包装印刷材料,按照这个数据计算,供应商为鸿海集团提供的融资接近50亿元。那点交货的运输成本与之相比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一个企业最稀有的资产就是老板的时间,企业在竞争中决定胜负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这就决定了老板要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投入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里面,建立起自己更多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生产外包战略的理由。
  
  富士康包装事业部胎死腹中,显然是高层慎重考虑的结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此举挽救的不是38家外协厂商,而是富士康自己。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