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包装新闻 » 正文

互联网+ 印刷?先想想滴滴打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86
核心提示:
讯:美国有这样一家印刷企业没有任何印刷设备,却从2002年创立时400万美元收入到2008年4亿美元收入,7年100倍的成长。要知道这是在无纸化趋势日盛的时代,这是在每年增长率不到3%的成熟的美国印刷市场。这就是InnerWorkings,一家专门服务于商业印刷市场的企业。
  
  InnerWorkings发现了印刷行业的一个潜规则:印刷厂最大的成本来自昂贵的专业印刷设备投入,而全行业设备的闲置率已达到过去30年的顶峰。另一方面,很多印刷客户为了完成各种印刷任务需要同时和20多家印刷环节企业打交道,不仅程序繁杂而且几乎没有议价能力。InnerWorkings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创建了一个名为PPM4的数据库,里面有超过8000家印刷厂设备信息、历史定价信息、目前设备利用情况等数据。只要有客户提交印刷订单,系统马上根据客户需求和对应印刷工艺向多家具有闲置设备的印刷厂发出生产邀约,通过印刷厂的实时动态竞标产生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供应商,这使得即使印刷客户得到的价格非常低廉,InnerWorkings也有最高30%的利润率。而InnerWorkings只需要招呼印刷买家来这个系统下单即可。
  
  我们把这个商业模式简化一下:拥有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的印刷设备和材料)的印刷厂;地理位置离散分布的印刷客户和印刷厂;需求的不可预估性;动态竞标让信息壁垒彻底消失;客户获得的订单价格是唯一且准确的。除了动态竞标一项外,是不是很熟悉?不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滴滴打车嘛!标准化的服务(统一的出租车),需求和供应都是地理离散分布的,需求的不可预估。如果再把动态招标改成网上比价,这是不是又成为了淘宝的模式呢?
  
  可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事业如火如荼,印刷依然没有迈出这一步呢?笔者的理解是中国的印刷产能还没有高度饱和,市场竞争压力还不大,这导致大部分的印刷企业寻找“人傻钱多”的客户还有可能,并不希望马上加入价格战;另一方面中国印刷行业的设备可能是标准化的,可管理却是千差万别,这导致产品的标准化很难短时间建立;最后是印刷行业过于迁就客户,导致客户的需求标准化教育一直没有实施形成。
  
  但我们也看到目前中国网络印刷的几个模式,比如最大范围收集客户需求,通过形成单厂合版生产达到规模优势;比如以连锁形式最大范围覆盖中国城市市场;以设计为切口,在线设计完成后联合加盟印刷商完成订单;以地理定位为基础,寻找周边报价最便宜的的印刷厂。其实他们都做了一件事情,让客户下订单的成本最低(完成印前服务以及挑选合适的印刷厂)。
  
  作为印刷企业该如何迎接“互联网+”呢?既然做不了滴滴打车的CEO,不如做一个积极接单的出租车司机,因为在不远的未来,伴随产能的进一步增加,市场的进一步萎缩,暴利就不复存在,没有被市场接受的印刷企业注定要被淘汰。面对互联网,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生产和产品标准化。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