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无疾而终
雷声大,雨点小。
2013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决定试行婴幼儿配方奶粉药店专柜销售。
早在去年,就有专家表示,药店试点销售奶粉恐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果然,两年过去了,该项目并没有计划中顺利,北京已有5家药店门店撤掉了奶粉销售专柜,南京虽然尚没有撤柜的,但普遍卖得不好,在该市的试点药店有的店面一天只卖一罐奶粉。当初声势浩大的试点,似乎面临无疾而终的局面。
奶粉当药品管曾经被视为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的乳业救赎举措,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和热切企盼。然而,实现奶粉当药品管途径之一的奶粉进药店销售遇冷表明,消费者并不领情。一项旨在保证质量、促进消费的惠民善举,缘何叫好不叫座甚至可能无疾而终?
包装走向规范,非试点同样让人放心
经销商在这两年也没闲着,为了稳固市场,奶粉从内在到包装,都得到了极大程度地提升。
从7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口婴幼儿奶粉实施《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新标准,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包装上无中文标签,或者其中文标签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将一律按不合格产品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当前国内乳业总体较为低迷,各大乳企奶粉库存饱和所致。过去一年国际奶源价一路下跌,不少国内乳企为降低成本不断追加进口量,导致库存压力巨大,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都在消化库存。有研究报告显示,奶粉库存压力预计在今年三季度之后才会有所缓解。
自去年我国对进口婴幼儿奶粉实施一系列新规后,有许多家长不了解,还盲目上网下单、订购“水货”。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消费者,可以到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网上查所购买的奶粉品牌和进口商信息是否注册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