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2006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又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印经院保留的30余万张经版,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印刷着各种藏文化典籍。
雕版印刷坚持近300年
在这次非遗展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彭措泽仁手持刻刀,娴熟地在木板上刻下藏文。这样的经版再用宣纸或藏纸印刷,便成为在藏区广为流传的藏传佛教经书和各种藏文化典籍。
带队参加此次展览的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胜介绍,当年的德格土司对藏文化相当重视,为了让手抄的经书或天文地理等藏文化典籍传承下去,财力雄厚的土司邀请了近300位技艺娴熟的工匠开始雕刻,印刷后广为传播。而印经院从1729年开始,除了1958年至1979年间中断20年外,雕版印刷已经坚持近300年。
这项印刷技艺,分为造纸、制版、印刷等程序,制作过程非常考究。杨胜说,印刷所需的藏纸,以一种名为瑞香狼毒草的根为原料。“这种根有毒,因此藏纸不会被虫蛀,哪怕存放几百上千年也没问题。此外,它吸墨性好、分量轻、有韧性,尤其亚光的特色还利于保护眼睛,因此相当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