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部分食药监部门开始针对奶粉包装问题加强监管。类似“金装”、“益智”等在婴儿奶粉商品包装上普遍存在的营销语句,同样被要求尽快规范化、合规化。
中国奶粉行业长时间处于一种“噱头时代”。走进商场或超市的奶粉专柜,包装和标签就看得人眼花缭乱,至于产品本身到底有多大区别,很多消费者并没有精力或能力搞清楚。当企业把成本和心思过多地花在制造噱头上,奶粉行业的竞争就变成某种意义上的恶性竞争,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国产奶粉整体不被消费者信任。监管的发力,对于治理这一乱象来说很有必要。
奶粉包装上标签乱飞的背后,反映的也是奶粉市场发展的乱象。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0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有近2000个配方,平均每家企业有近20个,个别企业甚至手握近200个配方。同一种东西,硬是通过包装和贴牌变成不同的商品,消费者选择的空间看似大了,其实选来选去,不过是在商家的噱头里转圈。
这显然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营销成本、包装成本投入太多,也就意味着在产品上花的心思可能更少。消费者掏钱是要买放心、性价比高的产品,不是买金光闪闪的包装。
净化奶粉包装的标签标识是“表”,让奶粉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才是“里”。监管要做的不是干涉企业具体的营销行为,而是明确科学的游戏规则,让企业把精力花在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制造噱头上。
消费者不是营养专家,有时确实难以好好研究比较奶粉配方等核心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企业把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的表达。所以给产品包装加标签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内容是不是准确、诚实。比如“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等,如果确实没有夸张虚构的话,可以把具体哪国进口、哪国牧场标明,有据可查、有源可溯。
还有些奶粉品牌,在包装宣传时,喜欢强调自己的婴幼儿奶粉“接近母乳”或“母乳化”;有些则在标签和说明书中明示或者暗示“益智、增加抵抗力或免疫力、保护肠道”等。这些做法有的违反广告法,有的违背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准则,都属于企图在提升产品质量之外找成功的“捷径”。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奶粉长期萎靡不振。要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绝不是在名称上玩花样可以实现的。愿这一次的监管乏力,可以促进奶粉市场洗牌,让更多的企业专注质量、专注消费者满意度,而不是继续贪婪地停留在名称上的噱头和花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