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4月12日报道,德勤有限公司(德勤全球)和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称,中国目前仍居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大国之首,但面临严峻挑战。预计未来5年内,美国有望强势回归,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报告强调,人才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
据了解,该项研究是在对逾500名全球制造行业首席执行官和高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的深入分析与预测。该研究前两次分别发布于2010年和2013年。在2016竞争力指数的研究中,受访的企业首席执行官被要求按当前和未来的制造业竞争力对国家进行排名。这次研究密切关注了焦点六国(占世界制造业GDP的60%):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主要结论如下:
名次之争:中国和美国正在争夺第一名,而德国维持原位
中国目前是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与之前2010年和2013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研究一样,2016年中国再次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但是,据全球企业高管分享他们对未来五年各国制造业发展与表现的看法,预计中国将下滑至第二名。
美国有望在2020年之前取代中国占据第一名,而德国牢牢维持着第三名。美国持续提高它的制造业竞争力,从2010年的第四名上升到2013年的第三名,而在今年的研究中,它又升至第二名。此外,企业高管预计,美国将在2020年之前夺得第一名,而德国从现在起到2020年一直牢牢地保持着第三名的位置。
全球制造业国家之间的动态变化
企业首席执行官们认为,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是释放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制造业在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企业高管指出,打造制造业竞争力的途径是通过先进技术向高价值先进制造业转型。随着制造业不断采用更先进与更精细的产品、工艺技术和材料,20世纪的传统制造业强国(即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于2016年再次回到最有竞争力国家前10强的行列。
全球出现两个强有力的区域集群:在制造业竞争力前10强的国家中,两个地区即北美和亚太地区在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现在,北美三国全部位列前10强且它们有望在今后五年内仍保持前10强的地位。位于亚太区的五个国家/地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印度)有望在2020年前排名前10强,因此只留下两个位置给德国和英国,代表前10强的欧洲国家。
金砖四国分解:在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2016年,只有中国被企业高管看作是排名靠前的制造业国家,其他三个国家在过去几年内排名显著下降。
“强力五国”崛起: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这五个亚太国家(“MITI-V”,也称为“强力五国”)预计在未来五年将跻入制造业竞争力前15强。
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
人才仍然排在首位。与2010年和2013年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论一致,制造商仍将人才列为全球制造业竞争力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成本竞争力(第二名)、生产力(第三名)以及供应商网络(第四名)也很关键。在经济增长缓慢的时代,除了建立强大的供应商网络和生态系统以外,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以增长利润,对制造商来说仍然非常重要。
公共政策的影响
就政策环境而言,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企业高管均表示,就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言,他们各自所在的国家有许多甚至比三年前更为有利的政策。特别是围绕技术转让以及科学创新等领域,高管表示,他们所在的国家均有优惠政策,鼓励制造商更多地使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其制造业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也在美国和欧洲竞争力优势排名中上升至靠前的地位,但是并未出现在中国的竞争力优势排名中。
与3年前的研究相比,美国企业高管这次更赞同美国的政策。根据美国高管的观点,以可持续发展、技术转让、货币控制、科学创新、对外直接投资(FDI)、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安全卫生监管为中心的有利美国政策,有助于为他们的企业创造一个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美国高管将与公司税率、医疗保健、劳动力和境外收入课税相关的政策认定为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劣势。
中国企业高管认为,中国鼓励或直接投资科技、技术转让、可持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似乎正在帮助中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不过,中国的高管们也表示,一些政策正在抑制他们的企业竞争力,包括企业和个人税率、劳动法以及政府干预和/或所有权。
欧洲企业高管则将欧洲大陆的反垄断和产品责任法以及与知识产权保护、医疗卫生、技术转让、可持续发展和科学有关的政策看作他们的竞争优势。此外,只有四个政策被视为明显的劣势,包括劳工政策、个人和企业税率、以及经济和财政政策。
总之 2016年中国被列为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国家,美国有望在2020年之前取代中国占据第一名,而德国将牢牢维持第三名。
来源:商务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