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网讯 昨天下午5时,5000公斤棠岙纸被打包发往台湾图书馆,用于该馆的古籍修复。这是棠岙纸首次进入台湾。
萧王庙街道棠岙村一带竹资源丰富,手工造纸曾兴盛一时,并以棠岙纸闻名于世。但随着时代变迁,这一传统手工艺逐渐衰落。如今,村里只剩袁建增一家还传承着这项技艺。2016年,棠岙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建增和父亲袁恒通同为传承人。
目前,棠岙纸主要用于古籍修复。由于古籍修复专用纸要求非常高,必须薄如蝉翼又韧性十足。而棠岙纸取材于当地特有的苦竹,其纤维比寻常竹子更柔软细腻、有韧劲,且特有的苦涩味让它不招虫子,制成的纸张久存不蛀。1997年,宁波天一阁就开始采购棠岙纸用作古籍修复纸,后来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相继开始采购。
去年8月,台湾图书馆专家在复旦大学看到棠岙纸后一眼相中,随后来奉考察。今年3月,台湾图书馆发来订单订购棠岙纸。
“非遗要传承下去,必须要有生命力。目前,棠岙纸在市场上已拥有良好口碑,此次被台湾图书馆所青睐,说明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袁建增表示,他们还计划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研究,并创立棠岙纸制作技艺文化园,更好地保护传承这一传统手工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