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造纸厂成为各地取缔关停的主要目标,造纸厂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在小造纸厂被陆续关停的情况下,纸制品产能和产量逐渐集中于大型企业,纸制品的供应端出现了收缩和大企业生产集中度提升的现象,大型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具有了很大的话语权。这让一些行业人士甚至开始抱怨环保治理是影响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罪魁祸首”,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关系?
同时,随着电商行业、物流行业的发展,纸制品特别是制造快递箱的瓦楞纸需求稳步上升。2015年国内包装物总量有100亿件,2016年这一数值达到140多亿件,可见这部分产品需求增幅之大。但电子商务活跃,包装纸箱的需求快速增加,供需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特别是在瓦楞纸包装产品方面。
但从整体看来,构成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供需关系的此消彼长、物流价格上涨以及一定的投机囤货现象,甚至不能排除某些不良厂商存在利用环保哄抬价格的做法,而不仅是环保治理。
不可否认,在一些产业和一些区域,环境执法也确实构成了企业减产、停产甚至淘汰的主要原因,进而反映到产品价格上涨上,但这仅是原因之一,且为次要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保持了全球最高的经济增速。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即使到了2016年,中国仍是空气污染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每年秋冬季节的大气污染,便是过去多年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结果,必须清理历史欠账,这一点是不可逃避的阵痛。
很多企业抱怨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不适应”,“不适应”的原因是过去的执法太松散。企业的治理污染绝对不能只靠道德和呼吁,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环保执法,实现环保常态化,才能迫使企业“下决心”转型升级。
此外,即使环保因素导致了部分的价格上涨,但也不能“一叶障目”。在部分企业成本上升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背后的社会效益:劣质产能淘汰所带来的GDP能耗下降,价格上涨迫使企业告别“简单的成本竞争”,走向创新和质量之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后,也伴随着污染的下降和民众满意度的提升等等。
在坚定环保执法新常态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当前环保执法中仍存在有待改善的细节。
第一,应该避免一刀切,限产对象主要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停产限产。即使为了应对特殊天气而采取非常规措施,也应向企业做好沟通解释,必要时给予部分企业经济补偿。一刀切,难以达到“惩劣奖优”的目的;
第二,提升环保执法透明度。环保执法是“硬道理”,但也不能变成“不讲道理”,应该让企业能对执法标准、法律依据能看得明白,心中有数;
第三,环保执法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尊重企业的合法权利,执法部门必须提高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引领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