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强调,当中国经济进入增长放缓的“新常态”时代,应更注重质量——尽管中国经济每年约7%的增长仍将为全球之冠。
香港《南华早报》2月21日载文《放缓的中国经济大船如何穿越全球经济风暴?》的文章称,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消费超过投资成为推动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这显示出国内经济正在重组。此外,服务业现已占经济规模的46.7%,超越了制造业的份额。与此同时,新注册企业在同期增加了六成。
然而,中国仍然为国内外的经济逆转做好了准备。
外界认为中国存在地产泡沫风险,至于泡沫会否破裂,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去年8月做过研究。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虽有波动,但无法与杜拜或日本的情况相提并论。中国按揭负债率仍然偏低,首付比例至少为30%。而随着城乡收入在过去几十年大幅增加,除一些例外个案外,负担能力比率仍处于合理水平。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投机情况仍然普遍,许多房子长期空置。不过,情况有可能改善。到2023年左右,估计会有逾两亿人从乡村迁往城镇。与此同时,农民得以出租或抵押土地,令他们可以得到资金在城市置业。政府严打投机活动,反映房地产市场将受到更良好的监管,有助提升投资者信心。
渣打银行数据显示,在17个国家中,中国的总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排名居中,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水平。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的信贷仅占总负债的一小部分。诚然,由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信托公司组成的影子银行领域正不断扩张。但有人估计,中国的影子银行业规模为正规银行业的28%,远低于美国的200%。
无论如何,中国正密切关注金融系统。中国坐拥约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较有能力保持各个领域平稳。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阴云密布。首先,拥有有史以来最大债务泡沫的美国要减债。美国负债总额达到127.5万亿美元,为GDP的近8倍;负债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美国持续实施量宽政策,接近零的低息环境也推波助澜。若美联储加息,即使加息幅度极微,对债务构成的震荡也可能足以令金融市场崩溃,届时没有一个国家能幸免。
其次是全球资产泡沫。大量印钞导致流动资金充裕,当中大部分流向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资产价格由此被推高,尤其是股市和地产。一旦行情回落,各行各业和各个经济体都会受到冲击。
第三是人口问题。全球发达经济体面临“人口悬崖”问题。在欧美和日本,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正大批退休,因此需要勒紧裤带,减少开支。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坏消息,因为向发达市场出口产品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而且中国人口也正迅速老龄化,劳动力日益减少。
第四是页岩泡沫。美国经济正步向复苏,其中一个推动力是所谓“页岩革命”;而页岩开采的资金主要来自“高回报”的“垃圾”债券,辅以超低息环境的支持。页岩油井的生产能力最多一半会在头几年实现,因此需要进行更多开采,资本负债也将增加。由于需求增长较为疲弱,出现供应严重过剩。随着油气价格跌至“旧常态”,市场大幅盘整似乎不可避免。不过,能源价格下跌,对全球消费者及企业来说应是好消息,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中国也受惠更大。
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将掀起风暴,而经济在放缓中的中国将卷入其中。
幸而,中国有意按照“新丝路”策略在亚太地区大举投资基建。如果实现,一旦全球各个泡沫同时破裂,这或能作为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