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目前印刷业很不景气。但王淮珠老师认为“处于这种情况是发展的必然性。有高谷就有低谷。不能高谷惯了处于低谷就受不了。处于低谷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这个值得所有印刷工作者慎重的思考。不能说,报纸不景气,我们转书刊,书刊不景气,我们转包装,大家都转包装。包装一奔溃,那不是大家都玩完?所以转型一定要慎重。要抓住自己的主打方向,有目标的发展。”
看数据:印后加工工序发展迅速
“没有印后,就没有印刷产品的存在。”王淮珠老师斩钉截铁的说道。论坛现场,王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当前印后行业的相关数据,为众多印后工作者树立信心。具体数据信息如下:
1.从宏观上观察,我们国家每年的出书量一直保持在70亿册左右,(不含外单、特殊加工物和学生本册),即使08年的经济危机,我们的出书量也没有低于70亿册。其中教科书类占据二分之一,35亿册左右。
2.现在全国有印刷厂13万家左右,其中书刊厂占据一半(不包含港澳台以及没有挂名的作坊式的加工厂)。印刷厂最大的量是在2005年,达到16万家。后来数量急剧下滑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竞争越来越激烈等等。但印刷厂逐渐减少,印刷设备却没有减少!
以北京为例,与前5年相比,印刷厂少了四分之一还多。20多年前,北京市的精装联动线只有几条线。而现在,北京的精装联动线有45条。20多年前,北京市胶订生产线可能有20条左右,而现在,胶订生产线有100多条。可以看出,虽然工厂越来越少了,但是联动设备越来越多了。
从全国来看,目前全国胶订生产线大致是在1000条左右,精装线有400条左右。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机械设备代替了手工,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3.全国现有的出版社大致是在570个左右(不含港澳台以及无法计算的书商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