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很多出版单位只是试图把出版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把纸质出版物变为互联网上的数字内容,而并不具备真正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自然是用户,将个体的力量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巨大的力量。互联网企业无不把发展用户作为核心任务之一。拿出真金白银,通过优惠、补贴等“烧钱”手段吸引新用户注册,并把用户数(尤其是活跃用户数)作为他们衡量影响力的指标就能证明这点。
第二就是服务,将用户笼络到一起,充分了解他们的习惯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监控服务的优劣,并及时做出反应,形成互联网独特的吸引力--用户黏度。至于其他诸如免费、速度、迭代、标签等,都是建立于用户和服务基础之上的互联网特征。
传统出版业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但并没真正盘活这些资源。一方面,出版社不像互联网企业那样了解用户的信息,不能掌握每本书的确切流向、读者的个人信息和阅读习惯,图书印数也是根据经验估算,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用户对出版社缺乏足够的黏度,很多读者在购买图书时往往通过作者、标题、简介、推荐、其他用户评价等而选择,不会优先根据出版社选择。
可见,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出版业若想突围,关键还是要从思想上向互联网学习,在“玩法”上做出改变--所以也有人说互联网的核心是顺势而为。
众筹出版带来的机遇
“众筹”是诞生于互联网的一个新兴概念。它把创意、投资、产品通过互联网平台捆绑在一起:拥有某项创意但缺乏资金的人可以发起项目,对此感兴趣的用户可以提供小额资金支持,若项目成功募集到预期额度的资金,用户便可以得到预先约定的产品或服务作为回报。
众筹出版的出现,无疑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创新空间。当出版社为是否出版某本书而犹豫不决时,可以通过发起众筹项目来为选题决策提供依据。若是在限定时间内筹集到足以保本的资金,责任编辑和作者都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坚定信念,一起把书做好。否则也可以当机立断,及早放弃效益不佳的选题。同时,责任编辑还可以根据众筹效果控制印数,降低库存风险,若是想在图书之外设计一些附加品,也可以预先看到效果。
此外,众筹平台也为图书提供了宣传机会和互相沟通的平台,不仅作者可以直接与读者互动,责任编辑也可以倾听读者的想法,甚至随时公布预览效果,再根据反馈对图书进行调整。因为此时的读者已经不再是潜在用户,而是已经预付费的消费者,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将有利于打造出更令人满意的作品。可以说,此时出版不仅会提供产品,也同时提供了服务,相比传统出版要等书印刷、发行后才能得到反馈,众筹出版有了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