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2014年北京印刷业统计数据及业态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700
核心提示:
2015年5月6日,由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新闻印刷物流产业基地主办的“风口上的工业+——印刷企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发表了题为“转型发展要有紧迫感”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任玉成发布了2014年北京印刷业统计数据,并对当前北京的印刷业态进行分析,还谈到了对北京印刷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等问题。以下为任玉成的全部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风口上的工业+,印刷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选题很有针对性。李社长让我作个主题发言,感到难以胜任。结合北京地区印刷行业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拙见,仅供大家参考。

  一、北京地区印刷企业2014年度统计数据

  2014年,北京地区印刷企业(含出版物印刷、数字印刷、专项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它印刷)共计1664家,比上年减少5家。主营业务收入302亿元,同2013年基本持平。

  利润总额30.5亿元,比2013年增加1.7亿元,增加5.9%;资产总额474.3亿,比2013年增加7.4%;年末人数65022人,比2013年减少3214人。

  北京印刷业各细分领域情况。

  出版物印刷上报企业总数670家,比2013年增加5家;主营业务收入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利润总额11.7亿元。

  包装装潢印刷上报企业总数297家,比2013年增加5家;主营业务收入107.90亿元;利润总额10.09亿元。同比下降9、4%。

  数字印刷上报企业62家,比2013年增加了19家;主营业务收入4.14亿元,利润总额-58万元。

  专项印刷上报企业总数82家,比2013年减少10家。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利润总额57万元。

  其他印刷上报企业总数553家,比2013年减少35家;主营业务收入70.04亿元;利润总额7、9亿元。

  二、北京印刷业统计数据及当前业态分析

  1、企业集中度高,市场留给中小企业的空间不断收窄

  企业集中度反映的是市场份额在产业中的分布状况,企业集中度高是指市场份额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2014年北京地区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101家,占企业总数的6.06%,而主营业务收入达227.3亿,占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近71.2%。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以下的企业1296家,占企业总数的78%,主营业务收入33亿,仅占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1%。

  其中,出版物印刷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25家(上年度23家),占出版物印刷企业总数的3.7%,主营业务收入62.5亿元,占出版物印刷总收入的49.0%。

  包装装潢印刷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20家(上年度20家),占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总数的6.7%,主营业务收入69.5亿元,占包装装潢印刷总收入的70%。

  2、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印刷是竞争性的行业,开办一家印刷企业合不合算,要看占用了多少资产,辛苦一年赚了多少钱。

  目前,北京印刷企业投资回报在不同细分领域和不同类别企业差别很大,情况也很复杂,我们就用企业分类的两大板块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来谈这个问题。

  首先看一看出版物印刷的情况。2014年出版物印刷企业资产总额244亿元,利润总额11.7亿元,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为4.8%。看起来这个指标还说得过去,但是,从25家资产总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情况看,问题就出来了。这里面有5家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在10%以上,最高的达42.22%。其他20家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10%。需要说明的是,这25家企业中,有的并不是以出版物印刷为主业的,但统计归类还在其中。

  这仅仅是25家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北京地区有665家出版物印刷企业,说明绝大多数出版物印刷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是作为分母被平均的。书刊印刷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左右。
  教材、教辅占了北京出版物印刷的50-60%,现在以教材印刷为主的企业就像做月饼一样,忙一阵子就没活儿了。由于广告业经费逐年下降,网络传媒对纸媒体广告的冲击,纸质期刊每期印量是逐年萎缩的,在招投标竞争中,工价不断下压。

  再看一看包装装潢印刷的情况。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资产总额129.5亿元,利润总额10.9亿元,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为8.40%。资产3亿元以上的有8家,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10%以上的企业有4家,其中最高的达50.66%。资产3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其中也不乏包装印刷的大咖。

  包装印刷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或从事特种证书、体彩、烟包等业务的企业日子确实滋润,但多数企业的日子也很艰难,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入围,也有很多企业退出。未来包装印刷将从以“印”为主转为以“包”为主,体现包装的本能,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对北京印刷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这些年来,北京印刷业的转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地区印刷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北京印刷业目前有五大领域在全国领先。

  精品出版物印刷领域,雅昌、新华、华联、盛通、利丰雅高长城等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精装图书、高档彩色期刊印刷工艺居国内先进水平。

  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荣宝斋、圣彩虹、北京雅昌、图文天地、东方宝笈等一批印刷企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仿真印刷复制工艺。

  安全防伪印刷领域,中融安全印务、中标方圆印刷、北京东港安全印务、大唐微电子等智能卡印刷等企业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仿伪印刷技术,北京印制的金融票据、银行卡、彩票等各种安全防伪印刷产品遍及国内外市场。

  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领域,北京印刷业正在向高度光机电一体化、数码化、网络化,集成众多跨行业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变。

  绿色印刷领域,在绿色印刷认证培训服务、婴幼儿读物绿色印刷、绿色印刷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绿色印刷的普及推广。目前北京取得绿色印刷资质认证的企业达93家,居全国首位。2013年北京率先实现了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优秀少儿读物绿色印刷品不断增加,一批出版、印刷企业得到了政府的奖励,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北京印刷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转型升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

  1、北京印刷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无论是经济的转型还是产业的转型,所针对的根本问题都是要转变发展的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印刷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带来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带来无序竞争,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这种业态显然不符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种业态下最受伤害的是国有企业,一批国企退出,外文印刷厂、化工出版社印刷厂、地质印刷厂、北京印刷三厂等。外企民营也有退出的,如日邦、画中画等。留下的开工不足,无论是退出还是开工不足,都是资源的浪费。不仅是国企,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产能过剩造成效益低下,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脆弱。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近年来新的城市定位,又给印刷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土地和人工成本高,环境压力大。北京印刷业人均劳产率虽然近年来不断提高,达到45万元左右,居全国首位,但仍与发达国家有2到3倍的差距。

  北京地区1600多家印刷企业,多数企业处于这种状态。因此,必须全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政府政策支持、政策引导下,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企业,促成健康新业态的早日成型。

  2、北京印刷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日趋优化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压力
  一是出版单位的企业化改制为印刷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联手发展的经济基础。

  北京出版统计资料反映,2012年,北京图书出版单位237家,占全国的40.86%。图书出版种数占全国的43.39%,期刊出版种数占全国的31.05%,报纸出版种数占全国的13.40%。

  在内容生产为主导的出版印刷产业链中,出版单位的行为是印刷企业的风向标。近年来,出版单位的企业化改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肩负意识形态安全责任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形成了内容生产和印刷加工合作的经济基础。

  网络出版、手机阅读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很大冲击。2012年底,我国手机阅读用户达2.91亿人,阅读规模达55.9亿元,比2011年增长33.7%。因此报业印刷受到的冲击很大,印量逐年下降,平均下降达9.8%。2012年北京地区数字出版实现增加值208.3亿元,同比增长8.5%。因此,出版单位更加注重选题内容和按需出版印刷。我们也确实看到,在推行按需出版印刷和绿色印刷等方面,出版单位更愿意与高端印刷企业和绿色印刷企业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印刷企业的转型开辟了新的通道。

  印刷企业的“触电”虽然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但业界坚信实体印刷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单凭印刷技术已经很难解决业内诸多难题的情况下,依托印刷技术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结合,创建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商业模式,成为印刷企业从传统印刷加工营销模式死胡同中突围的选项。

  互联网+在印刷业做些什么?怎么做?都是业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起步最早、效果最好的是报业。

  目前出版社正在推进的是人教出版社教材印制的网络发印已推出;印刷企业的网上营销如蜂印网;江苏凤凰集团的数字印刷POD平台;供应商推出的印猫网;印刷家;江苏大道电子商务的印刷器材网购等。

  三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北京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和挑战。

  怎样看待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人口压力、疏解资源压力、疏解环保压力、政府负面清单管理更加严格、经营成本不断加大给企业带来的压力?环保政策对北京印企的压力极大,即将出台的VOC排放标准,2015年-2016年为每立方米50毫克,2017年为每立方米30毫克,这将是国际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近期还要出台VOC排放收费政策,标准收费是每公斤20元,超标排放每公斤40元。

  我认为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给行业形成倒逼机制,给企业形成倒逼机制,适者生存,强者发展,有助于我们行业和我们企业强身健体。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企业,有助于打破印刷业长期以来由于产能过剩,行车不分道,快车快不了的僵局,有利于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到高端优势企业手中,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的素质。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三地印刷业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印刷企业在更广阔的区域里优化企业布局,实现特色聚集,提升产业素质,联手打造区域印刷业升级版提出了新的课题。

  3、对企业转型发展的看法

  如何思考印刷企业的转型发展呢?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原来我做报业的,现在增加书刊印刷;原来做出版的转向做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包装印刷或安全印务,这仅是结构调整,且成功率不高,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改革开放后,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但几乎是失败。

  当前印企转型,我们的思维方式要更开放一点,要研究印企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有效资源的整合,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效益增长点。

  要立足本专业,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扬长避短,以较小的投入,实现印企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的转型发展和印企转型发展上,我们把2013年称为“觉醒的2013”把2014年称为“行动的2014”。全社会都认可2013年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强劲形势。2014年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印刷业内一些勇敢的先行者在拥抱大数据试水?印刷上展开了实际行动,例如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数字印刷、北京的京华虎彩、京师印务、中教图、天津的长荣健豪等。
  传统印企在转型方面也有很大突破,例如:中国印刷集团将新华印刷公司与中国出版集团整合,将PS版生产与二胶重组,发展数字印刷,较强科技研发建设,开发车公庄建成“新华1949”文创园。再如,北人集团为摆脱近年亏损,企业进行了转型,保留优势产品报轮、平版胶印,开发数字印刷和机器人心产品,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户外运动文创园,进行管理瘦身,现已扭亏。小型企业奇良海德公司把传统印刷通数字印刷结合,服务出版和社会印件,经济效果提升。

  对企业转型发展,我只能讲点看法,不能说是建议。

  一是企业转型发展,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们不可能把目标客户一网打尽,只要能够网罗足够的客户就是成功的。有较稳定业务来源的企业,首先要在精细管理、降低成本、适当进行技术改造和做好服务上下功夫,要确保生存,再探索发展的途径。

  有人把现在的形势比作印刷业的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都是为了生存发展壮大。当前有一种趋势,业内的、业内外的强势企业或纵向联合,或横向联合,做大数据,做云平台,打通产业链,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在做一种总部轻资产,联盟重资产的商业模式。能够做轻资产的只是极少数的强者,绝大多数企业只有加盟和不加盟的选择。所以,对多数企业来说,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身做强,才能进退自如。

  二是企业转型发展要尽量躲开同质化,要谨慎涉足不熟悉的领域,要做特色,千万别和大老虎争食。北京雅昌借助印刷技术的优势和IT技术的优势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成功转型范例。现在也有跟进的,我不想泼冷水,但我觉得在小众受体领域同质发展更要谨慎,避免形成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三是鼓励印刷企业与出版单位联姻。北京已经有出版单位收购外地印刷厂的案例,有条件的印刷企业与出版单位联姻,也可以探索与网络出版的联姻,与电子、光学业的联姻。日本凸版、大日本印刷两个公司销售额分别在150亿美元,但传统印刷产值只占30%,其它收入都是印刷技术在其它产业中拓展的收入。强强合作打通产业链,可以创造双赢。

  四是传统印刷的融合发展。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选的重要功课。在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一些传统行业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着手制订“十三五”规划时,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融合发展”,也有说“融合转型”的。

  去年8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另一个是今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单一纸媒体印刷为主的加工方式和以撒出业务员跑单为主要营销模式的传统印刷,同质化的竞争已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当前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业务空间收窄,企业效益下滑,除了少数服务特种需求、有垄断色彩的企业以及成功转型的企业,多数印刷企业的经营十分艰难。

  印刷业整体上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我们更应该立足于业内的明见明识,加快传统印刷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实际上,这些年来已有一些印刷企业融合发展转型的成功案例,更有一批勇敢探索的实践者。

  对出版物印刷企业来说,产业链上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成转型定势,虽然纸质出版物不会消亡,但纸质出版物印刷的发展空间肯定相应收窄了,我们出版物印刷企业如何对应?

  融合发展为传统印刷开辟了一个非常宽泛的转型调整空间。我们这几年见过传统印刷企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传统印刷企业依托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还有很多产业链、业内外融合发展的案例,如印刷与出版的资产整合,印刷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的资产整合,跨界的技术合作等,这都体现了新经济时代“一切都有可能”的特征。融合发展的空间之大,肯定还有很多我们没想到、未探索的领域,未知领域给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北京日报》4月22日报道,老牌杂志社《读者》与跨界传媒合作,将自己过去30年独家提供的300篇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故事也能在印刷业讲述。

  以不变应万变是权宜之计,而谋变、善变在态度上是积极的,在机会上也应该是更多的。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