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无锡的印刷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8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
从华燧印书处“会通馆”、安国的活字印刷工厂“桂坡馆”,到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无锡人似乎与印刷业特别有缘。

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盛行于明代中叶的江南一带。从毕昇制造胶泥活字印书,到明代中叶用铜活字印书,这是活字印刷技术的一大进步。而铜活字最早的创始者,即为无锡荡口华氏。清叶德辉《书林清话》云:“明时活字印刷如此广远,而皆在无锡一邑。”大致在明弘治年间,华呈、华燧创研铜活字印书,先后排印《百川学海》、《容斋随笔》等10多部书籍,其中《宋诸臣奏议》是国内现存最早用金属活字印刷的书。会通馆所印的书十分讲究,字体圆活遒劲,纸墨相当精良,为收藏家所重视。明正德年间,华燧的侄儿华坚以“兰雪堂”之名用铜活字印刷了《文苑英华辩证》、《白氏长庆集》、《春秋繁露》等书,卷后均以“锡山”二字为图记。正德七年左右,东南“三豪富”之一的安国铸造活字印书。安国印书一般不记年月,独具一格,凡活字印行的书在页中间上方都有“锡山安氏馆”标记,而木刻本则注“安桂坡馆”四字。无锡铜活字印刷术对当时的出版印刷中心苏州、常熟产生很大影响,两地刻书家纷纷到无锡购买印刷铜板,这一技术还传到日本、中亚、西亚等地。

明代无锡的雕版印刷,则以城中小类卷谈氏家族为代表。天顺、成化年间,谈经、谈纲考中进士,谈氏以绝经堂的名义刊刻图书。至嘉靖万历年间,谈氏又有燕甲斋,在谈恺、谈修主持下,大量刊印图书,其中尤以《太平广记》最为著名。

清代,无锡的印刷业步入平稳发展期,影响力已非明代可比。1867年,杨子岐在无锡东大街开办艺文斋印刷店,后文苑阁、大文斋等印刷店先后开设,印刷范围愈发广泛。从清末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全方位奠定了无锡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特别是近代教育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扩大了文化的传播,印刷亦相应扩大。进入19世纪初叶,无锡印刷业开始应用电力,采用电动印刷机。根据1929年春的一项调查统计,无锡已有锡成、协成、中华、民生等14家印刷企业采用电动印刷业,印刷业务包括帐册、报纸、名片、包装纸、票据、商标等,印刷从业人员近千人。其中,吴襄卿的锡成印刷公司规模最大,资本金额达3万,工人超过100人。

无锡印刷业的发展脉络与无锡经济、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达密不可分。可以说,无锡印刷业走的是一条个人推动为经,产业共进为纬的道路。每逢重要历史节点,总会有典型人物出现。个体力量在一个时期把控产业走向的现象,在地方手工业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