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绿色清洁生产 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187
核心提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绿色发展”作为一大发展理念提出并在全文中一以贯之,不仅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而且还具体要求“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列入了五大基本方针和五大重点工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将是“十三五”时期及更远的未来的重大任务。

  绿色制造要求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绿色就业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一系列具体内容。     包括,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国,然而,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的增长模式在较长时期内主导工业发展,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结构失衡等问题突出。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面临新工业革命以及工业4.0时代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挑战。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发达国家倡导“低碳发展”的理念,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这种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是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制造由大转强的重要要求,而且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应对全球低碳竞争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能源和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批鼓励引导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绿色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步伐提速,绿色园区建设加快,企业绿色供应链应用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总体而言,现阶段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情况还与国外差距较大,尤其是绿色制造技术水平低仍是制约绿色制造最突出的短板。这集中表现为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创新活动部分零散,平台式、体系化、集成化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而这种研发状况直接制约了绿色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阻碍了绿色产业体系的整体发育。     除了基础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差距之外,导致绿色制造发展不足还有理念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由于不少绿色产品与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现阶段绿色创新活动缺乏引领生产消费方式变革的先导性、革命性意识和能力,人才储备不足也是导致绿色制造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部分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绿色程度”难以量化,缺少持续的基础数据和足够的公开信息支持,导致绿色标准和标识制定认证困难,影响绿色设计、绿色产品推广、绿色评价等工作开展,不利于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十三五”时期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与单纯节能减排的强制性约束不同,更宜采取以正向激励为导向的政策思路,政策着力点要放在理念转变、技术支持、标准完善等方面,实施方式应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第一,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绿色制造技术群体性突破。加紧制定重点领域绿色制造技术路线图,重点研发新能源和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生态系统修复、污染物健康危害评测与预防、人工化学品控制等技术;鼓励企业研发使用高性能洁净成形技术、精确塑性成形技术、优质高效连续技术、精确热处理技术、优质高效改性技术、涂层技术、快速成形技术和再制造技术,使生产过程的能量和原材料消耗显著下降,排放显著降低;基于绿色技术具有跨行业、跨专业的特点,建立生物、材料、能源、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绿色技术公共平台,吸引科研院所、大学和研究型企业参与,提高技术集成能力和推广应用效率;完善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市场交易体系,提升绿色技术研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结合度;改进技术引进质量和吸收能力,密切追踪国外绿色关键技术的发展动向,评估其技术前景,指导和管理技术引进;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相关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技术选择、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品市场前景的咨询服务。     第二,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构建绿色工业体系。继续按照“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进一步淘汰电力、钢铁、焦化、建材、电石、有色金属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通过结构调整,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升级。应以技术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打通传统产业与绿色技术之间的通道,逐步将绿色技术、绿色工艺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绿色增长点。依托《中国制造2025》,将规划重点领域作为加快工业绿色转型的突破口。同时,深入研究绿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市场化前景,创造适合绿色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加快新型绿色产品产业化。     第三,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绿色制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尽快建立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的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对现行标准进行全面清查和评价,按照绿色和可持续的原则,对原有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制定,并严格实行标准管理。积极参与并主导绿色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绿色标准国际化。     第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对绿色制造资金支持。引导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绿色转型和低碳改造提供适用的金融信贷产品,积极利用风险资金、私募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探索建立适合产业绿色发展的风险投资市场。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担保机构等为中小企业绿色创新与低碳转型提供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和信贷支持。     第五,大力发展绿色运输,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多式联运、共同配送和信息网络等方式实现运输环节的绿色化;建立绿色仓储体系,合理规划仓储布局,实现仓储设施绿色化利用;规范绿色包装,推进包装材料和包装形式的绿色化;鼓励绿色回收,回收产品设计要符合快速拆卸的要求,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从事回收技术的专项研发,建立相关的拆卸和回收生产线,建立针对主要用户市场的回收基地。同时,扶持专业回收机构和公司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综合利用服务,提高回收利用的范围和比率。     第六,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工程,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完善《政府采购法》,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工程,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绿色标识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目录和指南的基础依据,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发布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责任和义务、奖励和惩罚予以明确规定,带动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将绿色营销与产品战略相结合,在宣传新上市的绿色产品时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习惯。     第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创新。各行业协(商)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深入调研行业绿色转型的资金需求、技术条件和体制障碍,全面评估行业绿色转型的成本与收益,及时反映企业的政策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政府补贴等财政手段,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自主投入,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潜力,促进企业绿色经营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与环境监管部门合作,环境监管部门应与行业协会共同督促企业加强环保自律,并通过与单个企业或企业团体签订“绿色行动协议”等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建立全流程的绿色管理和自查制度,引导企业主动实践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     第八,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绿色制造提供人才保障。把人才培养作为绿色制造体系的重要举措,根据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培养具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的决策人才,以及掌握高端技术的研发人才等。“十三五”时期,一方面,通过整合国内相关研究和教学力量,开展短期专业技能培训,迅速提高资源评价、装备制造、监测认证、项目管理等领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推动各类高校开设与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管理有关的专业,夯实人才基础,逐步建立绿色转型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和紧缺人才引进战略机制,为中国工业的健康、自主、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积极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并为传统领域从业人员转向绿色岗位提供各种转岗培训。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