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印刷行业深处中国转型升级大潮中的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19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802
核心提示:
 导读:更多的跨国企业正将战略重心从“投资未来”转为“落袋为安”,并相应地降低成本结构。

这是一家1926年创建于美国的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中国业务是麦肯锡战略中的重要部分。
  
  这些年,他们提炼出不少对中国市场的独到见解和系列洞见,政府、国内大企业纷纷成为他的客户。其分析和观点,经常为政经、商业、传媒和社会各领域人士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
  
  前不久,麦肯锡新发布的《2016年中国十大预测》(作者为麦肯锡外部资深顾问欧高敦),赢得各方密切关注。其中不少观点和判断,与印刷行业的趋势和动向息息相关,对印刷企业不少。
  
  判断与启示
  
  一、麦肯锡判断:“中国制造业正在升级,而非彻底消失。”
  
  印企的启示:痛并升级着,这是印刷行业深处中国转型升级大潮中的现状。让自己更主动,才有更多希望。
  
  二、麦肯锡判断:“中国制造业不会就此式微。”
  
  印企的启示:在数十年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印刷企业也经历了“遍地黄金”的鼎盛时期。在当前行业正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印刷行业的内部分化越来越严重:有办法的印刷企业依然笑傲江湖、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发展,能挺过去的企业也将屹立印业市场,无思路、无办法、不想改变的企业则危机重重。
  
  三、麦肯锡判断:“精益和模块化设计、机器学习、敏捷制造和智能自动化——许多中国企业正以低成本的方式积极创新。”
  
  印企的启示:在经济下行期和行业升级的背景下,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精细化水平,对于任何一家印刷企业来说都尤为关键,而那些经营步入困境中的企业,更是刻不容缓!
  
  四、麦肯锡判断:“小一点”的中国制造业在许多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反而更胜从前。
  
  印企的启示:在互联网 的风潮下,传统印刷企业或可借鉴新兴经济模式和组织(如创业公司等)。对于经营困难的印刷企业,此刻更应该走出早些年“重资产”的路子,那种盲目扩张求大、购买机器资产等方式急需反省。
  
  麦肯锡原文
  
  中国制造业正在升级,而非彻底消失
  
  各方密切关注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然低于50(50以下表示恶化),世界工厂地位岌岌可危的说法甚嚣尘上。首先须明确一点:中国制造业不会就此式微。然而,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却傲视群雄。
  
  许多甚至是所有制造企业的PMI评分可能将永远低于50,但世界一流的中国制造企业将加速涌现。我在两年前提到许多中国公司缺乏市场营销技能,不愿意跳出现有网络招聘职能专家。但今非昔比。如今,常有中国企业的老总让我推荐职能专家(尤其是在数据、营销和特定国际市场方面)。看到他们从善如流,招才纳贤,我不甚欣喜。
  
  2016年,人们将意识到,“小一点”的中国制造业在许多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反而更胜从前。主要表现就是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多国际并购。另一表现是更多跨国企业不仅将增长放缓归咎于中国经济疲软,还直指那些不断进军高端市场并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的中国本土对手。
  
  诚然,中国的某些制造业部门产能严重过剩,许多企业缺乏竞争力。但许多行业也不乏成功的创新企业,这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报告《全球创新的中国效应》中有所提及。通过大量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西方理念——精益和模块化设计、机器学习、敏捷制造和智能自动化——许多中国企业正以低成本的方式积极创新。他们的技术在本地制造企业中广为传播。
  
  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正面临增长放缓和本地竞争的双重挑战。少数跨国企业黯然退出,我遇到过多个私募正兴致勃勃地与他们洽谈资产购买事宜。而更多的跨国企业正将战略重心从“投资未来”转为“落袋为安”,并相应地降低成本结构。另有少数跨国企业将直面挑战,迎头痛击。2016年将有更多的跨国企业收购中国竞争对手——打不赢就买下来。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