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该怎么看待包装除自身功能外对营销的推动作用呢?到底产品需不需要过度的包装呢?产品的包装应不应该回归到其在产品中的真正使命呢?
首先,产品包装对商品在营销环节所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大概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产品包装是企业、品牌、商品识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使得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区别于其他同类竞品,甚至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加速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品牌的价值。
产品包装也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营销文化的一个载体
它会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文化和营销文化,起到很好的消费传播作用。
反应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增强消费者的记忆功能、好感度,间接推动销售业绩的增长
产品包装是消费者对商品认识的第一个环节、给消费者留下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包装会潜移默化的增强消费者的记忆功能。一个赏心悦目的包装,无形当中也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频次,势必会对销量的增加起到推动作用。
一定程度上提升商品的价格
“货卖一张皮”,一个好的包装也会无形提升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企业的获利能力。
目前,市场商品过度包装原因探究
在中国,商品的过渡包装已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形成的原因,我想大概可以从下面三点来解读:
企业产品或营销创新乏力,导致缺乏市场竞争力,找不到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办法,只能在产品包装上力求突破。
现在困扰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就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因为没有创新,导致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业绩滞涨、产品毛利空间低,利润下滑,在此背景下,企业就想寻求创新,寻求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办法,当然,创新可以是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包装的创新肯定是各个企业创新的一部分,因为相对于其他创新来讲、简单易行、很容易实现,所以很多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产品包装的改造、改良,提升产品包装档次层面的投入,这是导致过度包装的一个诱因。
企业误读产品包装创新导致了过度包装。
一个好的包装绝对不是来自于花了多少钱去制作这个包装,而是通过创意来提升包装的价值,而中国的很多企业恰恰误读了包装创新的核心内容,认为奢华、包装成本高就是创新,就可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正是这种方向性的错误,导致了过度包装的层出不穷。
第三、中国的消费环境使然。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下社会属于一个关系型社会,在这张大网下,对于一些奢华包装商品的真实消费者而言,是买的不吃(用),吃(用)的不买,其实很多过渡包装的商品都是为礼品消费所打造。礼多人不怪!在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当下,送出特色,送出档次,是市场再正常不过的消费需求,正是有了这种需求,才给此类商品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几个粽子卖几百块、一盒月饼卖上万块,自然不足为奇,过度包装就顺应了当下一定程度的消费需求。
如何理性看待包装创新及包装在产品中的真实使命
我在上面曾谈过,通过过度包装提升的是商品的价格,而不是价值,这种现象在一定的市场销售阶段还是靠点谱的,但最终企业是要使自己的商品在价值上得到提升,才能具有竞争力,如果仅仅靠过渡包装提升商品价值还是很牵强的,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前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会日趋成熟,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会由感性消费向理性消费的转变,消费者更多的将是关注商品的内在价值。我们看看欧美、日本,甚至是我国的港台地区就不难发现,他们的商品包装都是很理性的,商品的包装都很简洁,很少看到复杂不实用的包装形式,在他们的消费认知里:我买的是商品、而不是包装。
而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高低起伏,就像当年的保健品,风光了几年最终由朝阳产业变为夕阳产业,而承载过度包装市场需求的礼品市场,也会随着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市场需求没有了,相信过度包装必会成为企业的一个负担。
企业要理性看待产品的包装和创新,一个好的包装是来自于一个好的创意,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变成商品的一个负担,因此,企业商品的包装创意和使用应符合以下几点特征:1、产品自身的特性。2、简洁不增加产品的自身成本。3、体现品牌的内涵。4、符合时代消费的审美观。5、包装自身的安全性。6、利于商品的流通和储存。
包装的创新,不应作为企业商品成本的一个负担,而应成为商品的一张新名片,成为营销推广的另一个动力源。我想这样看待包装的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理性创新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