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食品包装环保化道阻且长 创新包装材料成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26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333
核心提示:
随着国际上环保、节能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对产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无害化,无污染、可再生利用的环保包装在商品出口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包装需求旺盛,包装材料是否环保意义重大。

  食品包装践行环保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大量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其中由于人们天天消耗的食品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包装废弃物主要属于固体废物,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对塑料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掩埋,少部分分解、焚烧。而掩埋的塑料需要200~400年才会被自然界分解,其间会妨碍农作物生长,牲口吃了,轻则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重则死亡。金属和玻璃容器的处理没有污染题目,但他们太重,并且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熔化。因此在食品包装的设计、选材、使用和回收上都要充分考虑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尽量避免。

  为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我国早在十几年前便提出了“绿色包装”的概念。关于绿色包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一般说来,能够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及环境不造成公害的适度包装,称为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最重要的含义是保护环境,同时也兼具资源再生的意义。

  环保成食品包装材料今后发展主流趋势

  包装在对食品提供保护,防止食品受外界微生物或其它物质的污染,防止或减少食品氧化和其它反应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装对于人类生活而言不可或缺,同时也由于不合格的包装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可持续性发展成为食品包装类相关企业的明显趋势。

  据了解,《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早就明确了未来我国的经济走势必将会向“减量化”和“资源化”过渡。伴随该法的颁布与实施,必然会极大地促进各地、各级政府将“循环发展,节能减排”的决策意识统一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中来。食品包装行业也不例外。

  就目前而言,包装生产企业为了配合商家吸引消费者,往往只注重包装的美观与独特,而忽略了其是否利于回收、是否便于拆解等因素,甚至有些包装还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在环保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大势的社会背景下,包装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决贯彻执行《循环经济促进法》,从包装原料的选择及包装造型的设计入手,真正将“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包装制品的生产环节中。

  发展环保绿色包装的机遇

  发展绿色包装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目前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多,回收利用技术已经初步成熟,国家提出固定废弃物向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方向处理的条件下,投资参与包装废弃物循环再生不仅可行,而且还会促进包装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这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向环保产业进军可为包装开发廉价的原料来源,降低原料生产成本,具有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

  发展绿色包装是缓解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

 石油危机一直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包装行业中塑料包装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石油产品,因此,石油危机也间接导致了塑料产品的价格上涨。如前所述,我国绿色包装技术正日趋成熟,相关绿色包装产品价格也开始出现下调趋势,所以,用绿色包装替代传统塑料包装是包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此外,普通塑料因其难降解、安全性能差、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缺陷,将逐渐为社会所淘汰,因此,发展绿色包装是缓解石油危机的有效途径。

  发展环保绿色包装的困难

  发展绿色环保包装是包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我国环保绿色包装的发展仍存在重重困难。近期,各种食品包装问题频频曝光:劣质餐巾纸,含荧光增白剂的爆米花桶、纸杯,含双酚A的PC奶瓶、水杯、纯净水桶,以及月饼、茶叶、粽子等节日礼品的过度包装等,都为消费者们敲响了食品包装安全的警钟,也对食品包装行业的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食品包装材料今后发展主流趋势是功能化、环保化、简便化。无菌包装采用高科技和分子材料,保鲜功能将成为食品包装技术开发重点,无毒包装材料更趋安全,塑料包装将逐步取代玻璃制品;采用纸、铝箔、塑料薄膜等包装材料制造的复合柔性包装袋,将呈现高档化和多功能化。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将使快餐包装面临巨大发展机遇。食品工业是21世纪的朝阳工业,食品包装材料更为飞速发展,食品包装材料领域一定能抓住这个商机发展壮大起来。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