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表示,虽然东莞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但目前全市红线管控制度不完善、废弃物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臭氧污染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污染治理。
关闭53家造纸企业
会上,张科通报了全市近年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情况,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就调研情况进行了发言。
据介绍,东莞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每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 25.2%,降幅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25.11%、20.39%、30.93%和 29.97%,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减排量居全省第一。
2015年,东莞市财政投入17.2亿元,引导101家造纸、漂染、电镀等“两高一低”企业退出,53家造纸企业已经停产关闭。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不过,张科也介绍,目前东莞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短板,形势十分严峻。在危险废物、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废弃物处理能力方面,他用“严重不足”来形容。
根据市政协提案委的专题报告,目前,东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86万吨,综合利用量430万吨,处置量55万吨,储存量0.98万吨,产生主要种类有粉煤灰、炉渣等。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目前焚烧无害化处理6300吨/日,填埋无害化处理1700吨/日。
对比起产生量,东莞的处理能力缺口十分大。提案委报告表明,东莞年产生危险废物约30万吨,在全省排名第2,涉及多个类别。但在珠三角9市中,只有东莞未成立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而本地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有8家,核准经营能力为20.8万吨,涉及类别少,“从统计来看,东莞每年近70%的危险废物需转移到外市处理处置。”
此外,东莞复合型大气污染趋势严重。臭氧在全国高值排名前列,VOCs企业中手续不齐全的多,监管难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