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印刷新闻 » 正文

关注:补短板要补“硬”更要补“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4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724
核心提示:
经济增长的潜力取决于最大的优势,能否把潜力转化为现实动力则取决于补最大的短板。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不断补短板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诸多短板的掣肘,加快补短板进程更具重要性。这也是中央把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个重大任务之一的战略考量。

  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文章表示,过去一年来,各级政府在出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把补短板作为一个重点,加大实施力度,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比如,在反贫困方面,形成了产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全方位扶贫的态势,有的地方明确提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目标。在基础设施上,一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速,为保障农业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从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现实需求看,补短板需要有更宏观的视野,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具体地看,补短板既要补上“硬件”的短板,更要补足“软件”的短板。笔者多次下基层调研,从企业和民众的需求看,软件方面的短板可能比硬件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      例如,为了方便企业办事,不少地方兴建了政务中心,实施“一站式”办理。但仍有企业反映,一些办事程序仍然复杂、耗时过长,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某企业在提交办理事项后一直等待办理结果,但直到承诺办理事项截止之日才知道因某项材料不全而无法办理,企业又得重新准备材料,再走一次程序。该事项从受理到办结需要30个工作日,重新再走一遍流程,企业需要再等待30个工作日的时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成本都花费不菲。补短板,企业需要的是对加大企业办事成本的某些流程做出优化。比如,能否全面推广“容错受理”机制,在办理进程中与企业随时保持沟通,避免企业被动等待结果。补上这个短板,就会大大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再例如,不少地方兴建了创新创业园区,但一些园区和传统工业园区没有太大区别,挂着创新的牌子,却从事传统产业生产。究其原因,在于当地尚未有效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政务环境还有待改善,新技术发展的配套环节相对欠缺。这些都制约新产业的进入,也制约新动能的形成。      文章指出,在补短板进程中,既要看到进展,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地方存在制度短板,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阻力,要远大于硬件不足带来的掣肘。抓住这些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就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