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法规 » 正文

总理念兹在兹“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最好的底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12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184
核心提示:

经济转型的加快,必然反映在就业的增长上。而且,相当比例的就业并不存在政府主导的“腾笼换鸟”,而是市场真实需求的反映。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考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正在会商农民工就业形势的工作人员展开讨论。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仍存在隐忧。总理为他们“支招”:加大服务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促进他们就业的产业转型和空间转型。
来自人社部最新信息显示,今年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万,1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4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4.9%。

这也意味着,今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还将延续此前三年的增长轨迹,达到1300万人的高位。而事实上,早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笼时,就业完成全年目标、并好于预期已无悬念。李克强总理念兹在兹的“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这些数据得到了最好的阐释。

就业继续稳健增长,一个大的背景是近期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健增长,经济形势向好。数据显示,今年的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6.5%至7%区间,尽管与前几年的高增长相比,增速有一定回落,但在全球范围内看,仍十分亮眼。不仅低通胀风险有所下降,工业产出和工业利润也开始改善。

2016年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考察并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在详细了解就业市场情况和最新就业信息后,总理说,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掌握完整准确的就业数据至关重要。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业,就业稳定收入就会增长,民生就会逐步改善。要紧紧盯住就业形势新变化,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分析研判,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大盘”的企稳,直接反应在劳动用工需求的增长上面。总理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意义正在于此。也就是说,至少从就业这一指标看,中国经济正在走出低迷,潜滋暗长,郁郁勃勃,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上升势头。那种一味唱衰,乃至以偏概全的论调可以休矣。

此外,就业增长也与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关。近年来,随着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在经历种种阵痛之后,正在持续发力。从以往的投资驱动到现在的消费引导;从“有水快流”的资源型发展,到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新经济;从以政府为主导到大力培育社会,种种变化积极而有效。

经济转型的加快,必然反映在就业的增长上。而且,相当比例的就业并不存在政府主导的“腾笼换鸟”,而是市场真实需求的反映。比如,互联网创业企业、众多小微企业以及与消费相关的产业链等等,均属于新拓展的就业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此前亦指出,今年以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这背后,就是消费驱动的新增长模式。

而与此前有些担忧不同,持续推进的经济转型升级,并没有产生如上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下岗潮,反而实现了人力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

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本身存在多样性与活跃度,使得劳动者有了更多的择业余地,只要勤奋肯干,总会找到合适的职位。这也是一个社会固有的内生动力,即一旦实现了机会平等,民众自然受到激励,就业创业也会蔚然而成气候。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良好的制度机制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把就业作为解决民生、促进发展的头等大事。李克强一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他指出,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也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

特别是,本届中央政府组成以来,强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多证合一”,破除各种不合理的门槛和束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鼓励干事创业、宽容失误失败的氛围,等等,这些来自改革的“红利”,不仅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促进了民众就业,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考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总理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稳增长根本是为了保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好生活,才能让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和谐。他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而增加就业岗位是保障民生的根本。(资料图)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考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总理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稳增长根本是为了保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有好生活,才能让人们发挥聪明才智,才能使家庭更加稳定和谐。他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而增加就业岗位是保障民生的根本。

当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体现了转型发展与民生保障双赢并重的思路。其一,通过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可以加速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的培育生成,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其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创造出全新的就业机会,每一个创业体、创新体都会成为一个孵化器,不断产生裂变,像滚雪球一样带动更多人创业就业。

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以增量为底色的就业,已不完全是传统语境下的“再就业”,而应该是一次质的飞跃。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必将为稳定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大的动力。这也正是李克强总理所言的“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说到底,就业从来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多年来城镇新增就业连续超过1300万人的事实再一次表明,解决就业最有效的办法依然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

惟有改革才能释放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惟有改革才能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以催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惟有改革才能协调好经济转型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