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湖北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和“五小”企业关停目标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左右,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任务之内。
对此,代表委员表示深受鼓舞。
淘汰,换来的是产业新生
记者从湖北省经信委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湖北省工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涉及14个行业,企业188家。目前,除炼铁外,其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部完成,且大多大幅超额完成。
比如炼钢,国家下达任务250万吨,我省实际淘汰824.8万吨,完成329.92%;电石下达任务2万吨,实际淘汰13万吨,完成650%;水泥下达任务600万吨,实际淘汰991.8万吨,完成165.3%。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同时,我省结合实际,自加压力,增加淘汰锌冶炼1万吨、铅蓄电池569.5万千伏安时。“大量落后产能的退出,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建设两型社会腾出了宝贵空间。”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友松说,“淘汰产能,最终换来的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
与“十一五”末相比,湖北全省轻重工业比已由29.8:70.25提高至36.3:63.7,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0%。通过“淘小上大”和技术改造,大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硬骨头还在后头
完成了“史上最重”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能否歇口气?“我省化解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仍然艰巨,水泥、钢材、建材等行业都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张友松说,容易做的事情都做了,越往后,淘汰压力越大。
湖北省政协委员、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刚表示,关停企业后,如果地方的产值、税收没有新的产业增量来替代,地方政府就会面临很大压力。新的产业不是短期内就能培育起来的,具有长期性,也是一个不断政策试错的过程。“淘汰落后产能与转型升级相辅相成,必须同步进行的。如果仅仅考虑淘汰落后产能,而不考虑同步培育新产业,阻力肯定有,而且会很大。”刘俊刚说。
湖北省人大代表、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温先进认为,在政府有形之手逐步退出竞争性市场领域之时,今后要逐步靠市场的无形之手来完成淘汰。在淘汰产能的问题上,也要区分对待:有些产业要全部淘汰,有些产业是逐步淘汰,有些可以搞升级改造。“落后产能是一种政策产物,不能靠简单的行政手段,否则适得其反。”
科学决策,防止产能过剩“周而复始”
产能过剩年年调却年年有,何时才能跳出这个漩涡?
温先进认为,从本质上看,产能过剩是企业在决策上的不理性,而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在背后“推波助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政府改变不合时宜的政绩观,让市场主体真正自主决策,防止有形之手造就的产能过剩。”温先进说。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项目科学决策机制,对避免政府干预导致的产能过剩,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重大项目决策机制相对薄弱,在决策过程中加大监督、评估后,自然会有科学化、理性化的考量,今后对产能过剩问题应该有根本性的抑制。
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冬娇建议,调整产能应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结合,一方面堵,一方面还要疏。即不断创造、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把技术、创新的元素融入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