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浆造纸装备伴随着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功地为制浆造纸行业提供各种纸机、纸板机、生活纸机和分切、涂布、包装及备料、制浆、碱回收等成套装备和生产线,初步形成了配套体系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生产体系。2013年,我国造纸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利润26亿元,出口额约8亿美元。2014年,在造纸工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1月-8月造纸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6.79亿元,同比增长8.4%。
我国制浆造纸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
近10年来,我国造纸装备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如自主研发的幅宽5600毫米、车速每分钟1200米-1500米的文化纸机;幅宽5600毫米、车速每分钟800米的纸板机;幅宽4800毫米、车速每分钟800米的涂布白板纸机;年产60万吨-150万吨的化学木浆大型双辊挤浆机,特别是泉林纸业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非木纤维立式连蒸器顺利投产。所有这些说明了我国造纸装备制造业具备了向世界第二方阵冲刺的基础和条件。
回顾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曲折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初步完成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的阶段,形成上海、西安、辽阳三大主机厂布局,在上世纪60年代成功生产3150新闻纸机。第二个阶段是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轻工业局主导推动下,通过近10项技贸项目的实施,在关键装备和领域缩小了与国外先进装备的差距,打下了快速发展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目前快速发展和赶超阶段。
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投入不足,和国际上安德里兹、美卓、福伊特三大造纸装备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装备是工艺技术的载体,也是工艺和技术的集中体现,同时制浆造纸装备又是超大型的机电一体化和智能集成设备,要求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并要求在高速运转条件下实现高可靠性,是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业,也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能力和实力的体现。因此,我国必须高起点谋划装备工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赶超进程,瞄准国际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第二方阵目标,大力实施高端化和赶超、跨越战略。
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由此引发的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推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对未来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未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渗透、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全过程,推动生产过程的重大变革。
其次,数字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数字化平台技术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迫切要求制造企业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数字化平台,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企业通过网络将价值链和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产业分工更加注重专业化和精细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多地区协作日趋加强。在新型互联网络化推动下,低成本大规模制造和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相结合,大规模个性化制造实现低成本成为可能。
再次,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未来制造业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变革”、日本的零排放等新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节能环保生产、再制造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成为共识。
总而言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和推进,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对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难得赶超发展契机,使我们有机会同世界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因此,要紧跟科技最新动态,把握发展方向,真正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打造制浆造纸装备的“中国品牌”
当前,我国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正进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随着造纸工业进入深度调整的战略转型期,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的高峰已经过去。由于投资和生产要素成本在未来竞争中作用和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卓越性价比、先进、适用、可靠的国产装备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为制浆造纸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空间。因此,装备制造业应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从4个方面努力,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不断提高竞争力。
一是坚持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协作配套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要加大制造资源的整合力度,形成以主机为龙头和众多专业化企业组成的现代产业集群结构,坚决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顽疾。做到协同发展,合作共赢,防止内部无序竞争。当前全球推出了“集散”制造新模式,即把分散的个体、设计资源和个体需求有机对接起来,通过“集成-分散”模式,在确定成本控制和按时交付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定制。“集散”模式特点就是“众创”、“众需”和“众包”。
二是明确定位,大力推进差异化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坚持“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策略,坚持高端化、“走出去”和国际化发展。
三是加快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聚集,要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使之成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同时要推动和加强关键基础件的联合攻关。
四是走中国特色两化深度融合路子,要加强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要以DCS系统、控制系统为突破口,集成提供成套技术和装备,并为外包创造条件。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