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萌娃当道 80后父母推崇精养式教育 维达2015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出炉 5月31号下午,维达超韧中国行广州站活动在广州万达广场成功举行,由维达和宝宝树育儿网联合调研的《2015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现场发布。报告称,超过56.1%的年轻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足够韧性独立,94.2%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 《2015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是由维达集团携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全国大型母婴育儿社区宝宝树,面向全国22个主要城市,以80后父母为主要调研对象,基于用户调研、大数据挖掘等方式,花费1个多月的精心调研才得出的成果。该报告真实解读了国民亲子关系的“韧性”转变。
年轻父母有意识培养孩子“韧性” 该报告显示,不同于社会对当下00后、10后孩子过于娇气任性的担心与批评,94.2%的父母注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一半以上的孩子也都被认为够韧性独立。社科院权威专家陆峥博士就当下的国民家庭亲子关系进行点评,他表示:从《爸爸去哪儿》的火爆,到《虎妈猫爸》的热播,可以看到当今社会人们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等话题的关注。不同与父辈们“放羊式”的家庭教育,当下80、90后年轻父母对待孩子是一种“精养式”的态度。 “从这次的国民亲子关系调查可以看出,年轻父母有着更为开放、积极的心态,愿意接受先进教育理念,更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懂得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孩子良好的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坚强、韧性等优秀的心理品质。”这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陆峥对2015国民亲子关系报告的分析。 何为韧性教育? “这里说的韧性,不是孩子不听话、无理取闹的‘任性’,而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它是人们灵活适应外界环境,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和个性品质,是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和谐的亲子关系、稳定与支持性的家庭环境,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孩子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接受生活中的挫折,对自己有更积极的评价,成为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韧性十足’的孩子。”广东社科院陆峥博士解析。 从整份报告来看,当下大多数年轻家庭并没有因为生活压力而放松对孩子教育的要求,相比上一辈人“粗放式”的亲子教育,他们花更多心思在孩子身上。55.7%的父母表示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报告发现,父母陪伴孩子时间越长,对亲子关系越满意,陪伴孩子时间3个小时以上的父母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高达78.5%。 孩子的“韧性”如何养成? 陆峥博士认为,孩子良好的心理韧性不是天生的,后天的教养很重要。“由于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无理任性。如果父母一味地过分宠溺,全家人的管教态度不一致,纵容孩子的无理要求,他们很容易就会成长为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 那么,缺乏经验的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首先,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立面对挫折情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困难,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其次,孩子毕竟还小,缺乏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要适时地进行有效监督和示范。在孩子遇到暂时的障碍时,先让他们自己尝试一下,哪怕错了也没关系,让他们体会一下失败的滋味,过后父母再给出适当的建议。”这是陆峥博士给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