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未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纸业新闻 » 正文

泉林集团:造纸业的“循环经济”典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纸引未来  浏览次数:430
核心提示:在今年两会上,有这样一份提案,我国秸秆年产9亿多吨,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出现过剩,致使农

 在今年两会上,有这样一份提案,“我国秸秆年产9亿多吨,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秸秆出现过剩,致使农村乱丢乱烧,制造雾霾,污染水体。由于有机质没有归还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肥力减退。要彻底破解秸秆禁烧困局,必须加大秸秆精肥还田新技术研发和推广。”

这份来自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提案,说出了目前秸秆问题的处理难度。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个令“政府伤神、农民吃亏”的大难题,正在因山东泉林集团探索的以秸秆为原料制取黄腐酸及其系列肥料技术的秸秆精肥还田创新实践变得大有进展。

5月14日,中国产经新闻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纪委书记、《新产经》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力中,党支部书记蔡影训带领第四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等一行人通过走基层活动,来到泉林集团,见证了该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的开创性意义。

“循环经济”大显神通

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在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达9亿吨,秸秆如果被填埋,会板结土壤,如果被焚烧,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这样的僵局多年来一直无法打破。

1998年,泉林纸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业内首先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泉林、生态纸业”的概念,原来的“原料-产品-市场”的非循环模式被打破,“循环经济”模式正式开始实践。

实践从秸秆利用开始。该模式对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实施深度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技术,从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中分离出黄腐酸和纤维素两种生产原料,开发用于生产黄腐酸系列秸秆精制肥料和秸秆浆纸制品或纤维素乙醇等多种衍生产品。

经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泉林集团在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引导下,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产业链的前端和源头,构建了以“一草三用”和“生产过程污染物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泉林集团宣传策划部部长郭希燕向记者介绍道,黄腐酸是腐植酸类物质中的精华,应用于农业,既能有效提升作物品质,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的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饲草等优质绿色农产品,还能发挥明显的增产及减化肥、减农药作用,同时还能够改良土壤,使土壤越来越肥沃。总而言之,“促进作物提质增产、实现土壤修复改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是其主要作用。另外,纤维素作为秸秆利用的另一项重要附产品,和黄腐酸相伴,成为泉林集团的重点开发对象。

如今,泉林集团所在地山东省高唐县,已然形成以泉林集团为核心,集原材料收购、纸产品加工、肥料制造等上下游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大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截至目前,集团覆盖了秸秆备料、制浆、造纸、环保、肥料制造直至产业链相关装备设计制造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其打造的循环经济,也已成熟运用多年。“泉林模式”各产业链间横向耦合、纵向衔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不仅实现了秸秆制浆造纸企业的转型升级,还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秸秆的资源化、工厂化和产业化。
环保新路子

对于处在传统行业的造纸企业而言,环保一直是企业改良、转型的重头戏,“一家造纸企业污染一条河”的说法在中国很是普遍。任何造纸企业都试图探索出一条环保的新路子,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实现自身的技术升级。

这样的模式,正在被泉林集团实现,山东省环保局甚至将泉林集团的做法称为“中国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泉林模式",认为如果“泉林模式”可以推广,污染将不再阻碍造纸业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泉林纸业的排水流经地,水体清澈透明,植物、鱼类生长良好,很难想象,这是建立在造纸厂排水下游的水域生态景观。那么,泉林集团的环保减碳发展模式究竟如何,对其他造纸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改良有何借鉴,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意义何在?

泉林集团党委副书记、行政副总任立华向记者介绍,首先以秸秆构建的工农业良性循环产业将使我国秸秆焚烧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秸秆清洁制浆造纸循环经济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能够减少秸秆焚烧或无序存放对环境的污染,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一方面实现了秸秆的有效利用,既减少了大量秸秆自然弃置或焚烧带来大量碳排放,又可替代大量用于制浆的木材,保护了森林资源;另一方面,本色浆生产过程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无漂白工段,不产生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

据了解,如今的泉林集团正在向年处理5000万吨秸秆的目标迈进,届时每年将减少550万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碳减排6亿吨,保护860万亩森林。

其次,郭希燕指出,泉林模式开发了健康环保型产品黄腐酸。秸秆黄腐酸是直接从秸秆中提取的黄腐酸类产品,与从泥炭、褐煤等矿物质提取的黄腐酸相比,产品制取成本低且无污染。黄腐酸肥料应用于农业后,在实现作物增产的同时,还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进而减少化肥、农药产量及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间接达到环保目的。

不仅如此,根据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太原腐植酸质量检测中心对不同作物的分析检测,作物使用黄腐酸后,对人体有益指标均上升,不益指标均下降。

另外,泉林集团以本色秸秆纤维浆为原料开发的不漂白、不增白,具有健康、安全、环保特征的秸秆本色系列纸品,不仅为造纸工业增添了新的纸品品类,对我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示范作用。

“技”高一筹“循环经济”的大显神通,归根到底在于技术创新的紧锣密鼓。可以说,泉林的发展史,实则是一部不断自主创新、不断自我突破的企业技术创新史。

据泉林集团相关人员介绍,其技术创新,首先体现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即开发了新式备料技术、非木纤维制浆连蒸连煮技术、草浆氧脱木素技术、本色浆纸技术等清洁生产新技术;其次为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即对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开发制浆黑液农用技术等;再次是重配套装备的研制与开发,例如掌握秸秆制浆造纸相关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等。

经过不断努力,截至目前,集团已累计申报专利228项,获得授权184项,专利技术覆盖了包括秸秆收储、产品制造、环境保护、装备制造等在内的秸秆综合利用全领域,构建了系统化、集成化的技术保障体系,5项技术获得国际领先技术成果鉴定。其中,“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迄今为止造纸企业获得的最高国家技术发明奖项。

企业的“技”高一筹,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也给中国造纸业树立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标杆。中国是世界上的造纸大国,产销量都位居前列,但中国造纸业的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一直广受诟病,在中国经济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之时,众多的造纸业、众多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借鉴泉林集团的成功案例,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企业的新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技术创新和进步才是中国造纸业以及诸多传统企业长久生存与发展的支撑力量。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