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孙延江就是这个厂的老职工、老党员,从1951年入厂干工人,到生产车间主任直至厂调度长任上退休,一生从事造纸生产技术与生产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名造纸行业的“大拿”(专家),而且我岳父家一直住在1981年10月建成的商丘路35号的造纸厂宿舍楼内,我也曾经参加了以青岛造纸厂为主,于1974年由青岛造纸厂、青岛造纸一厂、二厂、青岛轻工机械厂、造纸原料采购站等五个单位联合在开平路建的职工宿舍的施工建设工作,所以我对青岛造纸厂有特殊的情感,而对于刚刚消失的青岛造纸厂,我应该写下它的历史。
追忆历史
据厂退休的老生产主任、厂调度长孙延江回忆以及厂最后一任党委副书记兼厂工会主席、厂办主任、最后留守清产办公室负责人张校杰提供的《国营青岛造纸厂志》介绍:造纸业是青岛市较早的现代工业之一,而青岛造纸厂又是青岛市轻工局最大的龙头企业,属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其建厂史可追溯至1941年11月,政记轮船公司经理张本正与其子张仲余等人合资,在沧口区四流路盐滩村21号开办的宏大造纸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宏大造纸厂作为敌产被国民党没收后,宏大造纸厂成为国民党军营。
1949年2月2日,青岛解放后由青岛军管会接管私营宏大、天隆两家造纸厂。
1951年1月,宏大造纸厂和天隆造纸厂由军管会同时交给青岛实业公司管理。同年,宏大、天隆两厂合并;于1952年4月,又与青岛实业公司提前接管的私营鲁东造纸厂合并成立国营青岛实业造纸厂,厂址设在沧口区四流南路221号(即现在的四流南路245号)宏大造纸厂址,后经两年修复,于1953年2月正式投产。
1954年12月,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厅时,青岛实业总公司所辖宏大造纸厂改名为山东省工业厅国营青岛造纸厂,并从联邦德国进口西门子八辊超级压光机1台,与青岛唯一的1台长网机配套,生产双面胶版纸,成为青岛生产高档纸最早的厂家,同时试制成功为加工纸配套的晒图原纸。
1956年3月15日,又划归青岛市轻工业局管辖,正式改名为国营青岛造纸厂。同时,破产后的私营青岛造纸厂被国营青岛实业造纸厂收购后,成为该厂的分厂,后又于1961年11月22日划归华昌造纸厂。
1965年12月27日,经调整,国营青岛造纸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一造纸厂。
1978年8月10日,又重新启用了国营青岛造纸厂至今。
生产发展
1956年前,青岛造纸厂拥有造纸机5台,只能生产有光纸、火柴纸、牛皮纸、纸板,年产能力达到3611吨。1957年,青岛造纸厂在保持原有产品品种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双面胶版亚光铜板印刷纸,供印刷行业彩色套印挂图、图片、画刊用,并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至1957年底,青岛市只有青岛造纸厂、太沧造纸厂为机制纸厂。1958年,国营青岛造纸厂利用自制的涂布机,试制成功晒图纸,填补了山东省造纸行业该项产品的空白,成为山东省生产晒图纸的唯一厂家。
同年,贯彻轻工业部对造纸行业提出的“以浆为纲”,产品要“粗变细、黑变白、厚变薄”的指示精神,青岛各造纸厂从实际出发,开始注意提高技术,强化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青岛造纸厂率先在打浆机内漂白草浆,试制生产出20~30克的洁白有光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浆纸设备的填平补齐,增加单浆漂洗和净化系统,形成了较完整的草浆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增加了书写、凸版印刷、打字等用纸的生产。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增,青岛造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生产用于印刷《毛泽东选集》及语录用的“选集纸”和国防工业用的“炸药包装纸”阶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976年3月,青岛造纸厂新建1台1760米/米短长网造纸机,并于1977年4月投入生产,生产卷烟用纸,年生产能力为1500~1600吨,填补了青岛地区的空白,成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生产卷烟纸的专业厂家。
1976年“不吃草”(不用麦秸草)后,将麦秸草改为废旧麻袋作为原料,1978年底开始生产卫生纸;同时香烟过滤嘴研制成功,于1980年6月21日生产出的轻质过滤嘴产品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新产品一等奖”。
1979年9月,青岛造纸厂安装1台东方1575米/米短长网抄纸机,并于1982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专门生产卫生纸、滤嘴原纸、糖果纸。20世纪80年代初,从台湾引进生产餐巾纸的机器,开创青岛生产餐巾纸的历史。
1982年至1983年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此时,青岛造纸厂拥有主要生产设备:草、麻蒸煮器(蒸球)在用的6座、造纸机11台套、锅炉四台套、涂布机1台,年机制纸达11711吨。其各种产品销往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用户达350多家,在职职工达最多的1749人。
1984年12月,开始生产出特号压纹卷烟纸。
1985年1月8日,青岛对造纸行业提出:“不吃草、少用水、上高档”的发展要求。青岛造纸厂再度引进美国产哈里斯CS—50型电脑表格印刷机,9月投入生产,设计年产能力1200吨。原料改用经过蒸煮、漂洗后的半成品木纸浆,正式停止使用麦秸草等原料,并将凸版纸的生产,迁往胶县东风造纸厂,从而杜绝了各种污染。
1992年后,经技术改造,以外资、合资等方式筹资引进了为电子行业制造电路板用的浸渍的绝缘纸,填补了我国电子行业线路制造的空白,使企业一度很有起色。
作者简介:
于树人,1957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75年参加工作,我国首届电大机械专业毕业生,工程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青岛市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有多篇技术论文在《油气加工》、《石油炼制与化工》、《中国设备管理》、《炼油设计》等刊物上发表。独立编写过多套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及ISO的标准。主编的《洪源的戎马人生》一书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有多篇作品被中国文联等出版社出版的《夏夜的星空》、《秋天的情怀》、《健康与养生》、《记忆中的市北(第四、五辑)》、蓝月亮文丛《梦在蓝天——青岛当代作家美文精选》、《李沧记忆丛书》等书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