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双11”购物狂欢节落下帷幕。据悉,2017年“阿里+京东”的交易额高达2953亿元。当消费者欢心于享受了多少优惠、个人福利体验在上升的时候,社会总福利是否上升却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资源环境成本。从2016年“双11”的情况来看,仅仅产生的快递纸盒,折算后就相当于消耗了40座小兴安岭的木材,可见成本之高。
目前,从笔者周边人群处置快递包装的习惯观察,绝大多数快递纸包装还是一扔了之。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量从23.4亿件上升为312.8亿件,增长了十余倍。包装材质也从纸箱、编织袋、塑料袋三大类向软纸袋、泡沫、玻璃纸等其他包装材质拓展。虽然快递数量和包装材质日渐增加,但人们的废弃习惯仍未改变。甚至一些人将快递纸箱作为家用垃圾箱,用于装餐厨和日用品垃圾,使快递包装分离难、回收利用价值丧失。
对于“双11”后产生的快递纸箱,如果仅依靠一般的垃圾回收清运方法,既不合算又不可常态化。结合国外的快递包装处置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产业经济的角度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议明晰针对包装回收的环保税减免条款。知名电商品牌可以专门设置包装管理部门,与物流管理部门联动,形成电商平台上的包装废弃物管理运作。可衍生出包装制造中心,在技术上进行研发,如利用秸秆、卫生纸制作,这样便于回收后再利用。例如美国已形成了如利乐、艾罗派克、康美包等一系列著名纸箱生产商,这说明这一市场具有可经营的途径和模式。
其次,设计强制回收政策。电商平台可委托物流企业对所辖范围内的不同包装废弃物设定回收目标和期限。在“双11”这种快递较集中的时段,强制性要求商户、电商平台和物流共同对快递包装回收负责。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绿点”回收方法,即在商品快递包装上统一印上“绿点”标志,届时由统一回收该快递包装的公司进行处理,费用由电商平台支付。
第三,探索“共享包装盒”模式。在2017年“双11”期间,杭州、重庆、深圳、济南等多个城市开始使用“共享包装盒”。这种包装盒可折叠带回物流仓库再重复利用,便于处理和携带。快递员上门送快递时可以顺手回收,这种模式可以大大降低快递包装的成本。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消费方式的形成有赖于习惯。目前,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未显著增强,在“双11”这样大规模的消费活动中,商品的经济性和绿色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这些都是值得电商平台有所作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