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立体印刷是在3D技术上发展起来的,3D技术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出现,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量》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但当时这一技术并不被世人所接受,直到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被人们称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这时3D技术才被人们正式接受并广泛用于各个行业。
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印刷人把3D技术用于印刷,得到三维立体效果,使人们看到具有形象生动、图片新颖、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等特点的画面,从而达到醒目或过目不忘的效果,并把这种技术称为三维立体印刷。我国的三维立体印刷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受成本和技术的限制一直不温不火。3D电影《阿凡达》的火爆使得印刷人重拾斗志,三维立体印刷技术也顺风扬帆,蒸蒸日上。
三维立体印刷的工序很复杂,其工艺控制要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光栅技术的应用
光栅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消除莫尔条纹,使画面流畅、层次分明,而且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色彩饱和度和立体感。
在清晰度方面,未经光栅处理时,焦点左右的画面比较清楚,最前景和最后景的位移量差比较大,整个画面比较模糊,为提高画面清晰度,不得不提高印刷精度,但印刷精度提高后,清晰度改善并不明显;经光栅处理后,不管最前景还最后景,画面的每一部分都很清晰,不需要额外提高印刷精度。
在色彩饱和度方面,未经光栅处理时,画面颜色比较暗淡,模糊不清,像是隔着一层白雾,即使采用专门的色彩管理软件,色彩饱和度依然欠佳;经光栅处理后,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色彩饱和度有了质的提高,画面色彩鲜艳,且非常透亮,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在立体感的表现上,未经光栅处理时,立体感和清晰度不可兼得,提升立体感必须以降低清晰度为代价;经光栅处理后,不仅能保证画面的立体感,而且还能满足画面的清晰度要求。
三维立体印刷在制作光栅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光栅线数。用于立体印刷的光栅线数通常高于75lpi。如GOEX公司生产的75lpi的光栅为动画光栅,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多画面变化效果,可用于普通的立体效果;光栅线数为90lpi的光栅为立体光栅,能使印刷品产生强烈的纵深感;光栅线数为159lpi的光栅,线数极密,几乎感觉不到凹凸感,适用于防伪包装。
(2)光栅厚度。一般分辨率越低,光栅越厚,较厚的光栅适合做较大的三维立体海报。较薄的光栅印刷难度大,适合做较小幅面的产品。
(3)栅格方向。通常情况下,光栅水平,适用于变图效果;光栅垂直,适用于立体效果。在印前处理时要根据光栅材料的方向决定拼版的方向,以便节约成本。
(4)光栅尺寸。一般情况下,光栅越大,越容易变形。常见的商业印刷用光栅尺寸为710mm×510mm。需要注意的是,光栅材料不适合在印刷前裁剪。
(5)印刷环境的控制。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导致光栅变形,使用时应提前一天放置于印刷车间,并拆开外包装,勿在包装上放重物,以免使其变形,对于放置较久的光栅在印刷前须重新测量光栅间距。
2.图像扫描质量
图像扫描质量与印刷质量直接相关。在进行图像扫描时,要先根据原稿的特性分析其特点,尽可能还原原稿的阶调层次、相对反差和饱和度等信息,只有这样,扫描设备才能将图片上的信息转换为完整的数字信号。然后再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3.加网技术
三维立体印刷和普通彩色印刷一样,也是通过加网来完成原稿的再现。由于立体图像像素细腻,再加上柱镜光栅的放大作用,制版时加网线数必须在120lpi以上;三维立体印刷和普通彩色印刷的加网角度不同,青、黑色版要采用相同的加网角度,而且不同栅距的三维立体印刷,黄、品红、青、黑四块印版的网线组合角度应有所不同,以避免莫尔条纹的产生。表1为三维立体印刷与普通彩色印刷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的对比。
4.实地密度
由于三维立体印刷原稿由一条条紧密排列的像素组成,经制版、印刷后还要复合光栅片,所以选择网线角度时,除了要考虑各色版之间形成的龟纹外,还要注意印刷加网与光栅形成的龟纹。由于三维立体印刷品最终要与光栅片复合,而光栅片大都带有一定的灰度,又因三维立体印刷使用的印刷加网线数是极精细的300lpi,所以在晒版时只需晒到8~9成网点,否则印刷时容易糊版,而这样就需要加大暗调区域的墨量,以达到9~9.5成网点的效果。所以三维立体印刷比平面四色胶印油墨实地密度要高,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