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得到信息、利用信息、传播信息的愿望,从来就非常强烈,因此,凡是有利于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载体和产业,都会因此而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今天,信息传播的重要技术、工具及载体是什么呢?是电子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手机等。所以,我们看到的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智能手机等信息载体和工具爆炸性增长,从而成就苹果、华为、腾讯等一批信息产业巨人。
在此之前,印刷品,曾经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和载体,与之密切相关的印刷业也获得了大发展、大繁荣。
然而,当互联网兴起,尤其是图片文字数字化以后,新兴电子媒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便捷、快速的特点,使其迅速成为信息传播最主要方式、载体和工具。印刷业从此风光不再,似乎日益走向衰落。
深圳老牌印企之一,永联彩印于2015年春节前后倒闭!
惠阳“印刷大王”,金利金印刷公司,欠债超两亿,老板跑路!
……
媒体报道:2014年以来,深圳100多家包装印刷厂关停倒闭,令人毛骨悚然!
原因复杂,却是信息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是这样的结果来得太快,突然得让业界还没有思想准备。
自从有了文字,印刷品就成为了知识、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的工具,印刷承担着知识、文化、信息传播传承的重要使命,中国古代的四项发明中,竟有两项与印刷相关,这就是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与蔡伦的造纸术,足见印刷在中国社会进步中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电脑激光照排,印刷经历了“木与泥”、“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时代,中国漫长的4000年文字记载史,印刷品一直是文化承载和传播的主体,印刷业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尤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子分色、激光照排、胶版印刷等技术与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印刷品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印刷品作为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极大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印刷业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下面一组统计数字,可以说明这个行业欣欣向荣的状态。2009全国初版图书出版数量16.8万种,而2012年达到24.2万种;2009年全国印刷业总资产7968亿元,总产值6367亿元,2012年总资产10461亿元,总产值9510亿元。
2012年似乎是印刷行业的拐点,在接下来的2013、2014年,全国印刷企业总数、从业人员开始下降,2014年开始,印刷企业关停并转的消息不绝于耳。
国民经济总量在持续增长,但印刷业却开始出现颓势,究其原因,是这一时期信息传播技术、工具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印刷品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工具的主体作用,被电子媒体所取代。
发生这样的取代,其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推手,是2006年普及的数码相机,以及后来的智能手机。
在此之前,图片信息传播,得经过照相、冲印、扫描成为电子文件等前期处理过程,其代价与效率,与数码相机“按下快门、即刻上传”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互联网基础,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扫除了信息快速高效传播的最后屏障,电子媒体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印刷品作为信息传播的功能,再也不是人们的第一选择。
信息化大潮势不可挡,作为业界霸王级的柯达公司都难逃一劫,中国印刷业者感到一阵阵凉意就不足为奇了。
印刷向何处去?印刷品会走向消亡吗?我们但凡不必如此悲观,因为,印刷品作为信息载体、传播工具的功能还在,虽然不是第一选择,但起码还是第二选择,不会出现类似手机出现BP机消失、计算器出现算盘消失的局面,这足以让业者庆幸。
印刷品绝对不会消失。其一,其承载的功能并不能被电子媒体完全取代,其二,印刷品带给读者的放松感、愉悦感、整体感、阅读与思考同步感的体验,是电子媒体无法比拟的,其三,即时在电子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在14岁以前,主要从印刷品载体上获取知识、文化和信息,即便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的味道”影响终生,并代代相传。
印刷品不仅不会消失,印刷业还可能走向新的繁荣。因为,中国正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将为印刷带来巨大的增量。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时代已经开启。这不是口号,在具体操作层面,体现在商事登记制度(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
以深圳为例,2012年底,深圳市场主体(企业)99万户, 2013年1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商事登记改革,企业注册出现了井喷,截至2015年4月30日,深圳市累计实有商事主体185.8万户。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深圳新增企业几乎翻了一倍。
目前,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可以预计,企业注册数量,将成几何级数增长,未来几年,全国企业总量远非今天能够比拟的。
谁能说这些企业不是印刷客户?谁能说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不会带给印刷业巨大的红利呢?
全民印刷的大时代正在到来。数码照片与数字印刷普及,理论上,人人都可能成为印刷客户,实际生活中,个性化印刷品,在数千万计的各类毕业生、摄影发烧友、旅游人士、结婚新人中,渐成时尚潮流,这些庞大的群体,已经是、或终将是印刷的客户。
尽管如此,印刷业者普遍迷茫、悲观、无所适从。这是因为,印刷品失去了信息传播主导地位后,客户群体与业务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者对这些变化,及其与资源配置之间的矛盾,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就是,市场已经加速进入“碎片化印刷”时代,而业者的思维、手段、商业模式及资源配置,依然停留在“单品大印量”时期。
所谓“碎片化印刷”,就是品种多、种类多,而单品印量少的印刷。这类业务强调的是便捷、高效、低成本,“单品大印量”的业务模式和资源配置,已与之格格不入了。
揣着“单品大印量”的思维和资源配置,要满足“碎片化印刷”市场的需求,需要印刷业一次剧烈而又痛苦的转型过程,这个过程,业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行动,调整步伐,紧跟市场,赢得未来。
电子媒体坐上了信息传播第一把交椅,但印刷品并没有被完全抛弃,相反,一个崭新的、更大的市场,正呈现在业者面前,你见,或者不见,市场就在那里!
没有没落的行业,只有没落的思维和商业模式,对印刷业更是如此,只要对新兴市场用心耕耘,印刷业在经历短暂的观望、纠结之后,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和繁荣,那将是更为崇高境界和美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