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来,记者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遇到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黄皮肤、黑头发,会说流利的中文,他们在海外为传播推广中国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法国友丰书店创始人潘立辉、澳大利亚中国书店总经理刘晓华。
潘立辉的友丰书店目前在巴黎的文化中心第六区、华人聚居的第十三区有两个店面,经营中文图书与介绍展示中国的法文图书,前来看书、购书的读者以当地华人为主,也有不少法国人。刘晓华的中国书店同样位于悉尼唐人街,主要销售一些中文教材、书法图书、中医中药图书。
“法国人喜欢学习,特别是对于不懂的内容,更喜欢去学习,越困难的内容,越喜欢读,他们喜欢研究问题。”潘立辉说。在这样的阅读习惯影响下,除了保健、中医等实用类图书之外,一些展现中国古代文史知识的中国图书也颇受法国读者欢迎。
与法国有所不同,澳大利亚华人读者与当地读者依然对书法字帖、中医中药类的图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部分图书销售占到中国书店销售份额的40%。“悉尼当地有中医学院,一些大学也开设了中医课程,中医中药类图书相当于这些学生的辅助教材。”刘晓华说。
“现在网络发达了,来看书的人少了。”谈到书店人气不如以前,潘立辉有些无奈。刘晓华也坦言,受新媒体冲击,一些原有的热销品种现在销售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首当其冲的就是字典类的工具书。10年前,工具书,特别是金融、纺织一类的专业类工具书能占到中国书店销售份额的25%,现在除了商务印书馆的《英汉汉英词典》《新华字典》依然有人购买外,其余工具书的销量几乎为零。此外,从前能占到销售份额10%的励志类图书,现在也几乎无人问津。“毕竟这样的心灵鸡汤类文章,微信上就能看到很多。”刘晓华说。
数字出版在全世界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也让潘立辉和刘晓华开始思考转型。“友丰出版社保持着每年60余种的新书出版量,我们也在考虑开展数字出版工作。”潘立辉说。从一家店到两家店,从卖书到出书,潘立辉的事业一直在发展。
刘晓华则在努力经营好书店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中澳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她同时结合澳大利亚当地数字阅读情况提出,希望国内出版单位在对外推广产品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字化手段,以更为便捷的方式,为海外读者提供优质内容,传播好中国文化。
潘立辉和刘晓华还谈道,虽然法国、澳大利亚读者这些年对于中国图书的阅读需求发生变化,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类图书需求有增无减。他们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内出版机构建立联系,帮助中国好书走出国门。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下一篇:温州发布最严“水十条” 治水还要趋严!
- 上一篇:重庆永川港桥工业园佳益纸业投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