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届奥运还未结束,但它已经被大众公认为史上槽点最多的奥运会了……从奥运村设施到澳洲某选手抹黑孙杨,再到段子手傅园慧以及拳击赛场上的误判,等等,无一不是大众焦点。除了槽点,大家也会很自然地将本次奥运会与八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进行比较。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中有关活字印刷元素的表演震撼了全场,也让我们印刷人自豪了一把。今天,小编并不想带着大家去吐槽里约奥运会,也不想带着大家去回顾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盛况。作为印刷人,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奥运会究竟能为这个国家的印刷业带来什么?看看过去的两届奥运会,究竟为印刷业带来了什么。
2012伦敦奥运会
增长势头昙花一现,对印刷业的正面影响不可持续
让我们先把目光放到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正式举办。不可否认,这是一届比较成功的奥运会,很多英国印刷企业都希望在奥运会的刺激下,自己的销售业绩能够稳定增长。但根据英国小企业联合会当时发布的数据表明,英国印刷业对未来并不乐观。
当时,大多数印刷厂对奥运会的看法主要取决于他们是一级还是二级供应商——很多企业是在漫长的招标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而他们得到的最大好处主要来自于相关的宣传,而不是奥运会主办机构本身。
的确,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由于品牌宣传需求的增加,很多英国印刷厂的订单甚至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后这种势头并不能持续。
人们当时普遍担心奥运会前节节攀升的印刷订单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出现大幅回落,并给印刷企业带来巨大的打击。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英国印刷工业联合会(BPIF)公共事务顾问安德鲁·布朗曾建议英国印刷企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他表示:“伦敦奥运会为印刷企业带来了一些增长的动力,但也让广告客户提前花掉了全年的预算,从而给印刷企业剩下的几个月带来巨大的订单压力。”因此,他不认为奥运会的召开会给英国印刷业带来多大的影响。
麦肯基克拉克印刷公司的商务总监本·摩斯认为,大多数印刷企业都要为印刷订单的波动做好准备。他说:“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印刷市场上的确会出现大量的商机,但它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我想很多企业都没有想好如何应对订单猛增后的大幅回落。”
在4DM印刷公司的销售和营销总监兰斯·希尔看来,奥运会对英国印刷企业的影响不会长久。他说:“虽然我十分赞成英国举办奥运会,因为这的确能给伦敦带来很大的发展,但它并不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是的,很多企业能够从中受益,这很好,但从整体来看——特别是印刷行业,并不会出现大的改善。”
看来,英国印刷企业普遍认为,举办奥运会并不能为本国印刷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好处,至少从长远来看,仅有的好处不但不可持续,而且还会透支未来的需求。
2008北京奥运会
报纸印量进入下滑拐点,停产限行对印刷企业影响大
再回到八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有人将2008定义为奥运年。这一年,社会的活动、政府的宣传,乃至企业的投资都服务于同一个主题—奥运。而奥运经济也被比作一场“团体盛宴”,曾经有预测称,包括奥运会的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在内的奥运商机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在印刷人眼中,奥运同样意味着商机。印刷业将分享因奥运期间旅游业、广告业、出版业乃至餐饮业的繁荣所带来的大量包装与印刷产品商机。类似的预言展示了一个令人无限憧憬的前景。步入2008年,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不少印刷企业加快了投资扩建的脚步。
彼时,很多印刷厂,特别是报纸印刷厂都在加大投资力度。某某印厂买设备、建厂房的新闻亦时常见诸于媒体。这些投资少则上千万,多则数亿元。“其实很多投资都属于正常的设备更新换代范畴,只是大家都想搭乘奥运快车,所以才会在这两年出现如此大范围且集中的投资现象。”前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夏天俊曾做出这样的分析。然而之后的报业成绩单并不理想,全国报纸印量正是在这一年出现了首次下滑,而我国报业也在这一年正式进入总印量的下行通道。
除了当时火热的报纸印刷外,一家为奥组委提供服务的印刷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承印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数十种宣传文件和资料,尽管业务量高达6000万元,但从综合成本来看,企业非但谈不上盈利,可能还亏了,纸张涨价和企业之间的协调成为亏损的主因。而最令这位负责人苦恼的是,为了做奥运,公司不得已丢掉了很多长期客户,“这些客户把活儿都拿到了其他的印刷厂,我们只能重新去争取”。“现在有一种重头再来的感觉”。
事实上,奥运非但没有带给企业想像中的业务增长,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部分企业的成本负担。 对于北京印刷企业来说,2008年的夏天,各种限行、限产如同梦魇般的存在,对于印刷企业的正常业务生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当时的媒体调查,北京有80%的印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而真正借助奥运实现业务量增长的却很少。
想搭乘奥运经济的顺风车
还得依靠软实力
当然,以上所说的都是一些负面的影响,大量奥运衍生品所产生的经济带动效应,同样令人无法忽视,也有相当多印刷企业也正惠及于此。
奥运经济并非伪命题,想要搭乘这一顺风车,还得依靠企业的软实力。机会真是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然而,也不要对奥运经济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奥运会四年才举办一次。对于现在的中国印刷企业来说,脚踏实地真的比追逐看似充满诱惑,但却不太贴合实际的奥运经济更加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