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有成果:出版内容实现众包
随着智能设备的问世,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开始把目光转向开发APP。但遗憾的是,这种阅读类APP并未在美国培养起来很多读者,最后成果不是很好。但也有APP做得不错,约翰·罗兹维拉举了3个例子:加入了动画和游戏等内容的APP“好奇的乔治”,光脚丫童书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世界地图集APP,基于诗人艾略特写的《荒原》这首诗的APP“荒原”。
约翰·罗兹维拉表示,后面两个APP都在上市第一个月取得收支平衡,从第二个月开始赢利。“它们之所以受读者欢迎,是因为不仅仅有文字内容,而是加入了更多互动性内容,让APP更加有趣、有参与度。”约翰·罗兹维拉分析说。
“麦克米伦、兰登书屋等公司,通过建立渠道,让读者可以和创作中的作者进行沟通,作者能够及时从读者身上得到反馈。正是利用这样的渠道,出版社发现哪些作品更受欢迎,再把这些书出版成纸质版或电子版。”约翰·罗兹维拉认为,这是美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做得最成功的尝试,它实质上是对出版内容的众包。
发展遇困境:读者产生电子书审美疲劳
和国内状况相似,美国数字出版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一次会议上,一项研究表明,出版商的数字出版团队有一半时间和工作都在检查数字出版物中的语法或排版错误。即便如此,首先发现错误的仍可能是读者。在美国图书出版量逐年猛增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已经日趋明显。
除此之外,美国电子书的订阅服务也遭遇了困境。一些电子书订阅服务的提供商从2013年开始,提供大量电子书的阅读渠道,让用户在每月付费的情况下,尽可能不限数目地阅读电子书。但是,在2015年有两个非常大的电子书订阅服务提供商关闭了,因为它们缺乏营业收入来源。
“从去年开始,美国读者已经对电子书产生审美疲劳——越来越少的人在购买越来越少的电子书,这让出版商摸不着头脑。”约翰·罗兹维拉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管是亚马逊的kindle,还是巴诺出的nook,都只是模仿纸质书的感觉。美国读者的阅读习惯没有真正从2007年进化过来。
如果电子书能够加上一些互动性的内容,人们会觉得它更加物有所值。约翰·罗兹维拉举例说,企鹅公司推出的《傲慢与偏见》注释版的互动版本销量非常好。它不仅仅有文本,还有BBC拍的视频、音频以及一些小小的测试等。所有的增添上去的多媒体内容都可以让读者和文本建立深层次的联系,让读者认为出版商的电子版物有所值。
跨入新时代:创造可以分享的内容
BuzzFeed是一个新闻和故事的分享平台,作为网络新媒体公司,它在社交媒体时代的探索值得数字出版行业借鉴。斯科特·兰姆表示,数字化发展的环境已经让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产生改变,传播方式已经从最初的广播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社交模式。
“数字媒体迄今为止经历了3个时代——门户网站时代、搜索引擎时代和社交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要知道自己的受众在哪里,在网站上、APP上,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斯科特·兰姆认为,出版商如果想要真正增长,更应该在移动设备和社交平台上发力,观察受众的内容消费。
“在社交模式下,我们的目的是想让人们分享你的内容,将订阅用户转换成你的内容发行商。”斯科特·兰姆一语点出新时代下,出版商应该进行的思路转换。
然而,很多出版商仍未很好地转换思路——多数大众杂志出版商,还是靠开发由广告商赞助的网站实现营收,这并不是可持续的赢利方式。一些杂志出版商开发了自己的APP,增加了杂志的阅读量或读者群,却没能够弥补广告费用的下降。反观现实,有个很有趣的现象,科学资讯网等网站开始发行纸质杂志,并且收益不错。
“我们需要解决或者想清楚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去创造人们愿意去分享的内容。”斯科特·兰姆讲述了人们愿意分享内容具有的3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身份认同,人们分享一些内容时,也是向家人和朋友表达一部分的自己;第二个原则是把信息和内容当做一种情绪的礼物,分享给家人和朋友;第三个原则是传递一些对自己和他人有价值的社会信息。
“出版商必须要关注科技进步。如果想要在线上的战役中打赢的话,必须掌握足够的数据。”斯科特·兰姆表示,在网络模式中,出版商想要赢利,除了做好从创造内容到出版发行的一系列工作,还应该把发行后的数据搜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