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如何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及服务,这是国内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话题,也是陶瓷行业亟须应对及解决的命题。
2015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陶瓷行业面对的压力比较大,很多窑炉都陆续停了下来。一些企业在过去一年几乎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面临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局面。
但是现在佛山陶瓷行业面对的困难和2008年又有不同。一方面行业经历多年快速发展之后,产能和需求已出现饱和,还要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现实;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发展比2008年更为成熟,渠道多样、信息更加透明,行业竞争也就比以前更加激烈。
同时,我们也因为2008年的历练而变得更加成熟,业内应对新常态的思路也多起来。3月1日,佛山成立了陶瓷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佛山众陶联产业平台,以“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为核心路径整合产业资源,这就是一个可喜的探索,也是响应省市两级政府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落脚点。
陶瓷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行业规模庞大,但行业比较分散,现在没有哪个品牌的产品可以做到占市场份额的2%甚至1%,没有哪个企业能够占到垄断地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济新常态,既是行业调整的契机,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良机。它考验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的能力,考验着企业对三个行业趋势的把握能力。
当前,业内都在讨论供给侧改革,以前会讲需求。供给侧问题一定程度是提供什么产品的问题;怎么转型升级的问题。在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好产品的产量不足。因而,传统行业做供给侧,更多考虑到的是产品问题。只有做好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更好地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建筑陶瓷永远有需求,但企业未来要锻造把握需求的能力,始终是那句话,“有好产品不愁卖”。
好产品的背后需要设计、渠道、创新、管理等因素来支撑,关键是人才。陶瓷企业以往人才会比较欠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陶瓷企业对人才更加重视,对人员培训的投入也更大,这是佛山陶瓷企业中出现的一个新趋势。这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就特地陶瓷而言,很多人都是科班出身,学习能力比较强,相对来说对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就先进一点,因而无论在企业管理还是做事情方面,都会抢先一步半步,对市场的洞察也就更加敏锐。从而能在波涛汹涌的市场里保持企业运行波澜不惊。
第二个趋势是,机器换人在传统制造业已成了常态。但还是有一些企业会出现升级投入不大,对机器人采取拒绝的态度,虽然这涉及到各个企业市场定位的问题。在这个环境之下,不能简单地把企业的行为定性为好与不好,都是求生存谋发展的路径。归根到底,机器人的效率会更高,也是制造业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
20多年前我们在引进国外设备的时候,基本是把外国的全自动改为半自动,或者把半自动改为人工。当时考虑到的是成本问题,在那种发展水平下更多是思考就业,提高就业率,在行业高速发展的期间这样度过了一段时间。
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人口红利已不再存在,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从成本上来说陶瓷生产还依赖人力已不占优势。第二,从管理上说,机器的效率比人工高。对机器人趋势的把握考验着企业家的眼界和魄力。从陶瓷行业来说,陶瓷厂的自动化比较高,主要人力还是集中在生产的末端。现在分选和包装也逐步在搞自动化。
第三个趋势是陶瓷行业互联网化。陶瓷这种业态它允许很多个性化东西在里面,目前陶瓷行业里传统销售渠道还是占据绝对的比例。本身陶瓷行业线下工作量占绝大部分,线上经销只是占据小小的一部分。因而,“陶瓷行业怎么互联网化”的表述也许更加准确,而不是简单的电商。包括产品互联网化、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和产品研发互联网化、销售终端互联网化。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宏观命题。
陶瓷的互联网化最终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区别于电器产品,电器产品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就是一个插头,而陶瓷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会成为利润空间很大的一部分,涉及大量需要提供服务的环节。
去年佛山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40条举措,包括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拓市场、强保障五个领域。包括陶瓷行业在内的各行业需要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看到政府也在这方面作出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倍感振奋。
笔者认为,今年陶瓷行业前景还不容太乐观,还会有一股低波。这就要考验企业的竞争力。每一年,陶瓷企业都会有不同的困境要去面对,行业内也不断地更新代谢,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反过来看待困难,这种困难就是一种常态。
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陶瓷行业要按照以前高速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要清楚,行业内的竞争是存在的,有高有低,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或者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都有可能,这将考验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的能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