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古城,一名少年总是骑着辆二手单车,背着工具走访大街小巷,寻找他钟爱的绘画材料——被人们随手丢弃的包装纸。
食品包装纸、烟盒、硬纸板等目标一旦被搜寻到,半小时后,一副建筑写生便跃然纸上。画完之后,他就把这些纸钉在它原本被丢弃地方的墙上。
“很多地方,被人们享受了之后,就充满了垃圾,希望这样的行为能够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文抑说,去年年底以来,他在包装纸上画了几百幅建筑写生。
他希望这些“垃圾”从地上到墙上,至少能够被人们多看几眼。今年过完春节,从老家回到大理,他看到先前钉在墙上的画都不在了。“或许,这些画已经被人们带回家了。”他说。
文抑选择画画的地方通常是大理古城边边角角,并不显眼,却容易被人们忽视。他说,有些地方每天有环卫工人打扫,还算干净,而没有人打扫的地方也需要我们关注,它也是大理的一部分。文抑还用自己的很多画,一帧一帧剪辑了一部1000多帧的环保宣传片,光剪辑就花费了10多个小时。“环保更在于每个人意识的觉醒。”他说。
文抑这种环保实践的背后,是他对大理深深的情愫。
2013年,文抑第一次来大理便喜欢上这里。蓝天碧水,“多元的文化氛围,藏龙卧虎,慢节奏的生活”,最终文抑选择留在大理静心画画。
在此之前,他大学从建筑学专业毕业,在深圳一家设计院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所有的设计绘画都用电脑完成。“以前前辈们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设计方案需要一两年,而现在大家分工协作,全部使用电脑一两个星期就完成了。”他说,“但是,总感觉现在的设计方案水分很大,大家拼拼凑凑,很多部分可以复制,原创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不是他喜欢的生活,他梦想以后开一个画画的工作室。于是他选择改变生活,从昆明到拉萨一路搭车旅行,并最终选择留在大理生活。
画画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在买来的二手自行车上、衣服上、胳膊腿上,全是他画的画。他想起就画,还依靠自己的画在大理人民路上摆起了摊。
每天,太阳快要落下苍山,暖色的夕阳散照在大理古城时,是文抑选择出门摆摊的时间。通常在人民路下段,“解忧杂货铺”的门前,文抑摆起以自己的画为背景的明信片,与他相邻的是一位将原创诗书搭在自行车上卖的诗人北海。
在他们看来,“摆摊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在于可以把自己创作的东西与其他人分享”,这是非常开心的事。
但文抑发现,大理变了。与2013年他刚来大理时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人民路上摆摊卖原创作品的越来越少了,卖淘宝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他估算了一下,以前人民路上卖书、卖音乐、卖画的摊位很多,大概占到60%,而现在只剩下10%。而在他看来,人民路之所以独具魅力,正是因为它包容各种各样的人,让原创蓬勃发展。
最近两年,来大理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春节,环洱海周边俨然成为了一个大的停车场。这让文抑心情复杂。作为来大理生活的外地人,文抑喜欢大理,一方面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大理的美丽,一方面又担心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会让大理“变味”。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大理肯定会变的,只是希望变的步伐慢一点再慢一点。
事实上,喜欢大理的人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环保,保护大理。文抑的女朋友早寻(网名)是来自广东的一名女生,她说自己的信仰是自然,比如尽量吃素、不穿皮草,爱惜小动物,枯枝落叶等也被捡回家里做成风景。
去年年底,早寻与《搭车去柏林》的主人公之一刘畅等人向到大理来的游客发起了《美丽公约》,与游客承诺:“爱碧水蓝天,爱健康快乐,爱主动互助,爱诚信买卖。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不乱躺乱卧,不乱刻乱画。遵守旅游目的地的管理规定。尊重当地人的习惯、信仰、风俗”。这一活动得到了近万名游客的签名。
为《美丽公约》设计宣传海报时,早寻在上面画了一个飞在天空中的气球,气球上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看到的是美丽的大理,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是美丽大理的一部分。”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