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流域环境状况曾在青岛市区倒数,伴随老工业区兴盛而出现的河体黑臭、污水横流,在许多老沧口的记忆里仍然隐隐作痛。近两年来,李沧区痛定思痛,经全力治理,污水终于变清流,如今的李沧区流域面貌焕然一新,李村河李沧区段等流域已变成全市环保的示范品牌。
让鼻子闻不到异味
李沧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由环保分局牵头,区建管、城管、交通商务办、生态商住办等单位配合,使用“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落实环保法规和《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记者了解到,“治”包括综合治理、监督执法、联防联控等措施,“用”主要通过政策、技术手段着力增大环境容量,“保”主要推行长效管理、宣传教育等模式。
两年来,李沧区治水的目标很实在,也很直接,即“眼睛看不到污水,鼻子闻不到异味”,打造“水清、河净、富有生机”的水生态环境。为了这一目标,李沧区先后共计投资约1.5亿元,重点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楼山后河上游、板桥坊河中游沿线41处污水直排口实施了截污整治,对辖区内生活污水直排口、工业污水直排口实行动态监管,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并按计划启动李村河中游、板桥坊河下游、大村河上游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打破职能界限
治理水污染,并非环保一个部门就能办成的事,牵涉的责任部门很多,李沧区别出心裁,凡是与水相关部门,一律打破职能界限。有了这一招,流域污染治理的推进工作仿佛上了“润滑油”。
在点源治理中,各部门交叉派员互相参加每周工作例会,互通信息,协调工作计划,同时上报区政府。全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集会议,研究解决治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整治过程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联合执法、现场督办。建管、环保等部门各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治污工作小组,进行合署办公,通过实地调查、部门协查等方式,对污染点源进行排查登记,详细掌握排污企业的资料、排水系统的产权状况、污染点源的形成时间和性质等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措施。通过联席会议,李沧区排污口截污整治、临时截污措施建设维护、河道清淤与垃圾清理等工作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
实施流域水体监控
污染物的排放,是水体受污的源头,李沧环保分局决定,先要摸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存量。为此,李沧环保分局从排污申报入手,要求辖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申报登记拥有的水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水污染方面的有关技术资料。
掌握数据后,环保部门决定启用物联网新技术,在排污单位端口加设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联网。新技术上阵后,陆源污染物排放单位的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等,全部运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控,向海洋排放法律、法规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便无处躲藏,一旦暴露,立即查处。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
- 下一篇:广东以造纸业为突破口探索锅炉新型节能模式
- 上一篇:关注:造纸行业复苏 突进消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