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模式将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为主。
每年的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在2015年国际森林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使我国的森林资源管护和生态环境改善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砍树伐木将不再是林场和林区的工作重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积蓄、生态环境的修复将成为其主要任务。
不工不农不事不企陷窘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利用,由国家投资建立了一批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其中国有林场是专门从事造林和森林管护的事业单位,它的职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国现有国有林场4855个,分布在31个省份的1600多个县市区,大多地处江河两岸、水库周边、风沙前线、黄土丘陵、硬质山区等区域。
国有林区是为了生产木材和管理森林,国家分别在东北、内蒙古、西南、西北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的。黑、吉、滇、川、青、陕、甘、新疆、内蒙古等9省区建立了138个国有林业局,其中87个国有林业局组成了重点国有林区。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物种安全、粮食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有环境问题,也有管理体制问题。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坦言,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僵化,投入渠道不畅。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任务,虽为事业单位却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费自收自支,“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事不企”,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国有林区产权虚置,政事企不分,林区经济发展长期过度依赖森林资源消耗,导致可采资源枯竭、森林和湿地面积减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转型困难,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窘境。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还普遍面临资源管理弱化、基础设施落后、债务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等问题,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势在必行。”赵树丛说。
两条底线两条红线不动摇
“《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为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指明了方向,”赵树丛说,“要坚持公益性改革的方向,坚持保生态、保民生两条底线,坚守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两条红线。”
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很明确,其中保生态,就是明确生态功能定位,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护好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确保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对于国有林场来说,要在2020年通过大力造林、科学营林、严格保护等多措并举,使森林面积增加1亿亩以上,森林蓄积量增长6亿立方米以上,商业性采伐减少20%左右。对国有林区来说,到2020年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面积增加550万亩左右,森林蓄积量增长4亿立方米以上。
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站长杨超说,这两个文件最重要的、最核心的还是保生态,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修复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为主,实现两个转变。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华表示,要确保森林资源稳步恢复和稳步增长,就必须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黑龙江省已经做过试点,效果不错,当务之急是全面推开。目前方案已敲定:2015年全面停止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2016年全面停止非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2017年实现全面停止全国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通过改革,林场和林区可望增加森林面积1亿亩以上,增加森林蓄积量10亿立方米以上。”赵树丛说。
林下经济旅游发展双驱动
当然,对于改革来说,不光要解决环境问题还要解决人的问题。全国国有林场的职工多达75万人,这些职工如何生存,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国有林场全面改革之前,全国不少林场进行了长时间的试点,浙江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从2007年开始改革试点,这么多年下来,通过财政支持、发展林下经济等诸多措施,林场职工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场长毛小荣说,尽管砍了这么多年的木头,但是我们职工收入依然很低。改革之后,财政保障了我们的正常费用运转,除了林场本部以外,我们在场外还建立了合作林场。
位于山东淄博的原山林场是当地两大国有林场之一,试点改革之前是有名的“要饭”林场,原山林场有生态林5万多亩,也有部分经济林,但是难以为继。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砍树卖不了几个钱,环境还遭到了破坏。试点之后,林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把改革的第一仗锁定了旅游产业开发。孙建博说,因为有这片生态林,我们首先走的一条路就是发展生态旅游。
两个文件中都提到了同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国有林区改革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确保林业职工基本生活,否则改革将难以推进。据王月华测算,停伐会产生14.3万名富余林业职工。对这些人,可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妥善安置。“比如,通过开发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可以安置七八万人。”王月华说。
杨超认为,这次国有林业的改革会使每个人都因环境的改善而收益。杨超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每年到国有林场休闲的游客高达5亿人次,国有林场改革将在理顺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确保财政保障的基础上,加强国有林场的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国有林场更加一心一意培护好、保护好最优质的森林资源,建设全民共享的美丽景区。”
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赵树丛认为,改革必须把握4项原则和要求: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实行最严格的林地林木管理制度,坚决守住而不能逾越森林资源保护这条红线;以人为本,维护稳定,重点解决好职工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和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的原则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充分考虑林场和林区的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探索不同的改革模式,不搞“一刀切”;地方负责,中央支持,各省级人民政府对改革工作负总责,中央加强领导和指导,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
【免责声明】
1、纸引未来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平台网站立场无关。
2、纸引未来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3、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书面发函至本公司转达,及时给予删除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