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记者将市场上随机购买的12罐听装饮料送到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长度中心进行定量实验,检测净含量。其中6罐啤酒、6罐无气功能性饮料。
结果显示,12罐听装饮料的净含量实测值,都与外包装标注的净含量不同。部分听装啤酒的净含量与标注值相差超过3%。
实验:检测定量包装饮料的净含量
↑检测人员正在检测量杯里面啤酒的准确净含量。
此次定量检测实验,12件样品都是记者在市场上随机购买的。其中,2款不同品牌、净含量标注为330毫升的听装啤酒,每款啤酒随机选购3罐;2款不同品牌、罐体外观大小相同的功能性饮料,每款饮料随机选购3罐。
检测人员将全部样品放入恒温实验室进行24小时恒温处理,确保样品的检测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避免样品热胀冷缩对净含量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恒温处理完毕后,检测人员在每件啤酒样品内放入一定剂量的消泡剂,让啤酒在倒入标准量杯时,不产生气泡。
之后,检测人员逐一将12件样品缓缓倒入标准量杯,测量出样品的净含量。
6罐听装啤酒实测值比标注值最大相差3.2%
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外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均为330毫升,但是6罐啤酒的实测净含量却各不相同。
其中,同一品牌的3罐啤酒,实测净含量分别是335毫升、335.5毫升、340.5毫升;另一品牌的3罐啤酒,实测净含量分别是335.2毫升、337毫升、337.3毫升。
从实验结果来看,6罐啤酒的实测净含量都比标注净含量多至少5毫升,最大差值达到了3.2%。
“不少定量包装的啤酒在出厂时,都会比标准值装得多一些。”检测人员解释,根据《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体积定量包装产品根据规格不同,都规定了相应的允许短缺量,但没有规定允许超出值。300-500ml体积定量包装产品的允许短缺量为3%。
同时,抽查任意数量批次体积定量包装产品的净含量实测平均值必须达到或超过标准值。
因此,不少正规厂家在罐装包括啤酒在内的饮料时,都会比标准值装得多。所以,消费者喝啤酒“喝多了”,是常有的事。一箱24罐装的听装啤酒,说不定还额外“赠送”了大半罐。
6罐饮料罐体大小相同净含量相差10多毫升
外包装大小相同,装的饮料也一样多吗?实验结果显示,6罐罐体外观大小相同的无气功能性饮料,实测净含量却相差不少。
同一品牌的3罐饮料实测净含量分别是247.5毫升、248毫升、251.1毫升;另一品牌的3罐饮料实测净含量分别是253.2毫升、2555毫升、259毫升。6罐饮料实测净含量,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了11.5毫升。
“饮料外包装的大小相同不代表净含量也相同。”检测人员指出,两个品牌饮料的外包装虽然大小相同,但是外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却不同。一个品牌标注净含量为245毫升,而另一品牌标注净含量为250毫升。
“标注净含量相差了5毫升,实测净含量很可能会相差更多。”检测人员说,消费者只看饮料的外包装大小来判断饮料的多少是一个误区,本来想喝得更多,实际上却可能喝得更少了。
检测人员还补充说,目前,因为灌装技术的原因,定量包装饮料与标注值出现误差,是正常现象。这也是同品牌同规格的饮料,实测净含量有所不同的原因。
专家教你一眼看懂定量包装饮料的这些“暗示”
如何判断定量包装饮料是否足量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长度中心专家提醒,定量包装饮料上的一些“暗示”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把关产品质量,还能让消费者不吃亏。
第一个“暗示”是饮料外包装上标注的净含量。外包装大小相同的饮料,净含量也可能相差不少。
同时,按照相关标准,定量包装饮料的净含量标注也有规范,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中文书写的“净含量”三个字;第二部分是表示净含量量值的数字;第三部分是表示净含量量值的法定计量单位。
相关标准要求,定量包装饮料的标注应该正确、清晰。同时,净含量标注字符的最小高度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330毫升的罐装饮料,净含量标注字符的最小高度就不得小于4毫米。
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外包装上“净含量”字迹较大的饮料。
第二个“暗示”是“±”符号,专家提醒说,饮料外包装上有“±”符号,往往说明这款饮料的净含量有较为明显的误差。因此,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净含量标注中有“±”等字样符号的定量包装饮料。
第三个“暗示”是C标志。专家介绍说,“C”标志是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合格标志,商品通过认证贴上“C”标志,即表明其产品净含量是有保证的。因此,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有“C”标志的饮料。
第四个“暗示”是透明包装饮料的专属“暗示”。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透明包装饮料时,可以看看同一批饮料的水位线是否在同样的位置。如果有明显差距,说明这款饮料的净含量很可能“缺斤少两”。
最后专家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的定量包装商品存在缺斤少两或其他净含量不足的情况,可以拨打重庆市质监局服务热线12365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