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包装大国,但是,包装产业“大而不强”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包装企业总数达30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万多家,90%左右为中小企业,呈现出集群合力不大、研发能力不强、转型速度缓慢等特点。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档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包装业发展的“瓶颈”和“软肋”。专家认为,包装业已经度过做大增量的发展阶段,做强品牌、增强国际话语权将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从发展潜力和前景看,包装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渗透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食品、药品、农产品、纺织品、工业品等制造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包装产业,因而,应将其视为能够有力带动诸多产业发展的新兴产业。”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金祥佐认为,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5万亿元,如果能够解决精深加工和先进包装问题,总产值至少可以提升20%.这样,既可增加3万亿元产值,还可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包装产业已经到了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阶段。”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指出。
面对挑战与机遇,国内众多包装业人士正奋发努力,力图开拓新的蓝海。
培育骨干支撑平台据调查机构派恩公司发布的《2018年全球包装业预测》报告显示,今后5年,全球包装业市场将会以年均4%的速度持续增长,2018年产值预计将超过100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蛋糕,我国包装业该如何更好地分享?
据了解,经世界包装组织授权和中国政府批准,亚洲包装中心(下称亚包中心)作为国际组织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世界性产业中心落户杭州。“这是我国抢占国际产业制高点、力夺全球性发展先机的难得平台,它的集聚创新、辐射和龙头引领作用将跨越式地拉近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推动我国进入包装强国建设快车道。”金祥佐表示。
参与筹建亚包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亚包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包装技术、设备、材料、制品和管理吸引到中国来,甚至正在吸引WPO(世界包装组织)以及成员,尤其是WPO的总部国际包装标准委员会等关键机构落户中国。杭州则以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到亚包中心落户。
“充分利用国际组织资源培育我国包装产业的骨干支撑平台,是新形势下加快包装产业发展的一条捷径。”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表示,我国包装产业要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话语权,逐步参与并拥有规则制定权,也需要这样一个大平台的支撑。
打造包装产业中心作为一个融制造、科教、研发、信息、贸易、文化、金融和服务于一体的世界性产业中心,亚包中心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首期启动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招商引资和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建成后年销售产值可达300亿美元以上,年进出口贸易额可达150亿美元。
浙江省对亚洲包装中心项目非常重视。有关领导强调指出,要努力把亚洲包装中心建设成为世界包装产业中心,使之成为我国包装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器”和新型包装产业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