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夹击下,处于寸土寸金的北京二环内的印刷厂如今境况如何,是坚守阵地?还是转投城外,谋求突破?抑或是直接关门大吉,仅靠地产老本维系生存?日前,《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带着如上问题走进了位于二环内的10多家印刷企业。
◆现状之一:入不敷出艰难度日◆
当记者走进白纸坊印刷厂位于宣武区二环边上的办事处,看到的是门可罗雀的萧条场景。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白纸坊印刷厂,60年的沉积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个小院、几间平房。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从18岁起就在印刷厂工作的李女士,如今她已年过六十,仍在办事处接待来访客人。“10多年了,印刷厂早已名存实亡,大量的私营印刷厂兴起,厂里没了业务,只能出租设备和场地给一些私营小型印刷厂,出租所得就是厂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位为印刷厂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人谈及印刷厂的关门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有着倒闭命运的不止白纸坊印刷厂一家,景山教育印刷厂亦是此次记者探访到的另一家令人唏嘘的印厂。“印刷厂已经关门一年多了。”看门大爷摇着头告诉记者。除了看门大爷,小院里看不到任何人,也没有通常印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安静的小院与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综观如上印刷厂,设备低劣、管理落后、业务减少、成本上升、入不敷出这些行业通病令他们积重难返,而业务减少、效益不好则成为他们停产关门的那根“稻草”。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此境况并不只发生在北京二环以内,如今已波及五环。
◆现状之二:转型搬迁主动而为◆
如果说上述印刷企业的关门是市场选择下的无奈之举,那另一部分印刷企业选择离开则是主动而为。2010年人民美术印刷厂搬出二环落户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大宝装潢印刷厂迁移到昌平区;就在几个月前,中国社科院北京市图文印刷厂也远离了二环的高楼。
有的印刷厂颇有眼光,早在几年前就已搬迁,当年的离开成就了今天更好的发展。创建于1958年的人民美术印刷厂,在建厂50多年中印制了一批批不同风格的精美画册,在搬迁之后整合进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内,并于2014年由中国出版集团控股,实现了大跨越。
与此同时,人民美术印刷厂不忘初心,把留在二环内的车间转型做起了文化创意产业。据记者了解,除了人民美术印刷厂外,同样“转而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还有北京胶印厂。
◆现状之三:虽有忧虑仍在坚守◆
部分印刷厂叫苦不迭,另一些印刷厂却发展态势良好。这些印刷厂生产资金充足、技术设备优良、工艺配套齐全,排污达标对他们而言,“那都不是事儿”。更重要的是,他们服务于二环内的某些重要机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门不可能,而搬迁似乎也很遥远。
光明日报社印刷厂隶属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之一,对他们而言,似乎并无环保压力可言。“环保局年年抽查,我们的排污都是达标的。”光明日报社印刷厂副厂长蔺慨如是说。然而对于今后的发展,他也表示担忧:“如今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印报的数量也将减少。”
类似于光明日报社印刷厂境况的还有新华社印刷厂、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以及具有特殊职能的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北京邮票印刷厂等。
与上述大型国企正好相反,一些较小规模的印刷厂或者文印店分布在北京市二环内,它们规模小,设备老旧,除了对场地和人工成本有所顾虑之外,似乎并未感受到来自环保的压力,依然在二环内“稳如泰山”。祥云印刷厂以及广内印刷厂皆为此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