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印刷人应该对接互联网。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世界,这自然也包括为消费者提供信息传播和为美化产品或提供运输外包装的印刷业。既如此,印刷业的触网也就成为必然。网络能够拉近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能够方便利用社会力量,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物流周期;还能够加强企业管理,节约成本,减少用工;……所以,印刷企业自然应该主动对接互联网技术,用于为企业服务。如果说认识上还存在差异,那就是印刷业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是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是积极拓展时下最为热门的合版印刷?什么才是印刷发展至这一阶段最为适合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我们通过实践加以摸索。
2、对互联网思维的提法至今尚存在分歧。
最早提出互联网不仅是工具,而且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是小米的雷军。更有人把互联网思维诠释为注重二个建设:即客户至上理念与平台合作理念。对此持有异议的是身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的许小年,他认为:“‘互联网+’只是200年间新技术(中)的一项,电力,内燃机,电脑,从来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电力思维。国外(也)没有这说法。英文怎样翻译互联网思维?”他直白地认为:互联网只是帮助转型的利器不是神器,现时围绕互联网的有些舆论是从“冷淡的漠视到恐慌式的膜拜”。许先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可以讨论,但至少告诉我们:在对新事物还了解不够的时候,不妨多听听不同声音,多一些辩证思考,待到大致看清了再投入行动,这样会少走些弯路。
3、转型中的印刷企业近段日子过得比较艰难。
有人把印刷企业的生存现状归结为二个上升二个下降:劳动力成本和厂房租赁费用的刚性上升;市场需求和印刷工价的持续下降。这番分析或许稍嫌笼统,因为不同的印刷范畴与不同的企业间存在着巨大差别,比如说,蛰伏了相当一段时间的智能化标签市场(RFID)因为单位售价的大幅下降这几年呈现出难得的大爆发场面,但上述分析应该说反映了面上大多数企业的状况。正因为此,网上出现转让设备的消息多了,设备销售商的日子同样开始过得艰难,在企业相对困难,前景又非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对增加投入会比较谨慎,而触网同样需要一笔不可小觑的投资。因此,对于绝大部分企业来说,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准,增加对新技术的了解与对市场发展走向的判断,增加必要的人员储备,为在适当的时候出手做好准备。
4、“独一无二,不三不四”是网站的特点,触网不等于建站。
总有人把对接互联网理解为就是建设自有网站,似乎有了网站就可以从网上承接到更多的订单,这其实是对互联网思维认识的简单化。有人把“独一无二,不三不四”归结为网站的特点,其意是在每一个细分领域能够经营得理想的网站充其量也就是1、2家,再出现第3、第4家可能日子就不会好过。因为,网站是要讲究流量的,没人来点击又何来相应的委印业务?又如何收回前期的投资?何况与固定资产投资是按一定年份折旧不同,对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是当年即行全额消化,缺乏考核方面的合理措施,职业经理人对触网就变得相当谨慎。
按照第三届印刷电商年会传出的消息,印刷圈内的网站已经多达180个。就我而言,除了对主动宣布关闭的“龙樱网”“涂书网”印象深刻外,对现在存世的印刷网站真难说有多少了解,更不知这些网站是否已经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对于圈外的普通消费者对印刷网站的了解或许就更少,网站的作用也因之变得有限。
5、网站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印刷企业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即便是声誉鹊起的京东网,现时的经营除了为投资人看好的发展趋势和庞大的销售业绩外,利润难说让人满意。但是有着大把资金的投资人依然愿意为了此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注资,因为投资人看到是“市场规模巨大,发展趋势方兴未艾,管理者有个性有能力,公司与竞争者具备差异化,最关键的良好的口碑!”掌门人刘强东的解释是:“京东的烧钱是建了大量的物流中心和信息系统,不是把钱扔到水里去,而是实实在在转化成了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转化成了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他还说:“我们不认为现在急着去实现盈利、减少自己的投资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我们需要为京东五年之后的增长持续的投资。”刘强东的豪气万丈,我们印刷界的网站都能够做到吗?所以,建设网站需要谨慎,需要有着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有着庞大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有着充分的开发力量,对此,在起步阶段就应该有清楚的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