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伟明强调,虽然我国已是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自主品牌机器人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6万台,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可能会包括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机器人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并配套一系列保障措施鼓励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韩娜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同时也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应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
我国成最大机器人市场
据悉,2013年我国机器人销售规模高达3.65万台,同比增长41%,占全球销量的20.5%,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但是,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呈现井喷态势的情况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大而不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此前著文提及:“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在此情况下,《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该计划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为两个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及应用,满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对我国机器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业化能力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机器人企业面临洗牌?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五六百家企业研发生产机器人。”此外,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了4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