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像汇德轩这样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3万个,文化类上市公司达6家。2014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居中西部前列。
数字的背后,是四川文化产业的三道加法——“文化+”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创意+”让文化资源点石成金,“项目+”把一个点放大成一个地区的新业态。
“文化+”
跨界融合,文化业态多样化
“快去下载‘天府瞳’,可以看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直播。”5月29日,成都市民王媛向深圳的朋友推荐“天府瞳”。通过这款软件,可收看各种熊猫视频、图片、趣事,还能认养熊猫,犹如亲临大熊猫基地。“天府瞳”项目拟运用云存储、CVS技术、流媒体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上通过APP打造一个四川文化产业推广平台。“依托这个平台,让互联网‘+’出更多特色文化产品。”四川文化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成说。
这是文化与互联网的碰撞。在5月13日至1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上,四川展馆亮出“文化+”战略:文化+科技,文化+互联网,文化+生活需求,吸引了不少观众。
实际上,“文化+”这一理念最近被频频提出:5月9日在成都举行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实业家不约而同提到文化产业如何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学勤提出将思维转换为“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可以理解为文化融合后附加值的提升,‘+’的后缀可以是产业、商品,甚至是城市建设。”
三星堆博物馆积极尝试古蜀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5月17日,2015年世界超模大赛全球总决赛开幕式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三星堆博物馆宣传营销部部长林维说,跨界活动必须搞,“我们要向公众传递一个信息:三星堆古老但不古板。”
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深度融合,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成都、绵阳作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创意+”
点活资源,文化产品更有生机
近几日,四川汇德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汶轩忙着与深圳康蓝进出口贸易公司谈判,“参加深圳文博会期间,有3家外贸企业想与我们合作,最后我们选定一家。”李汶轩的底气来自对公司文化创意产品的自信:羌红、木雕、羌绣、手工漆器……每件原创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羌族的历史传说或民风民俗。“这些产品代表了纯正的羌族文化特色,经过文化提炼后成为精致的文创产品。”深圳康蓝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张欣说。“前期投入很多人力、财力搞创作,才会有现在的收获,许多来北川旅游的客人都会带一件我们的产品回去。”李汶轩说,公司文创产品去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后十分受欢迎,今年预计能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这对于一家刚刚起步的民营文化企业来说,已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