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这位在而立之年已经拥有一个中型印刷厂的老板计划把事业清零,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印刷行业打拼十余年,孙小龙对印刷工艺、技术如数家珍,但是,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他变成一个十足的门外汉。尽管要接触互联网的想法已有一年多,做一个APP的想法也已经有半年多,但直到现在,他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仍然没有组建起来。
转型已成必选项
“在我看来,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印刷厂已经站在悬崖边缘。”孙小龙如此评价当下印刷行业的现状。而让它们站在悬崖边缘的原因,就是来自互联网的冲击。
书报杂志等出版物本是印刷行业的大客户,但在互联网时代,书报杂志的信息传播地位急剧下降,这一块业务因此变得不景气。而印刷需要的机器、人手及场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一句话,不接单大亏,接单也只是小亏。
生于1983年的孙小龙从20岁入行,在印刷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后拥有一个有四台大型印刷机、100多名员工、年流水在5千万左右的工厂,然而近年来印刷厂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到10%到15%,今年更是已经出现亏损。越来越严峻的环境让他不得不思考自己所处行业的未来。
不转型就得等死,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孙小龙计划重启创业,这一次,他要“拥抱互联网”。
为此,孙小龙退出了印刷厂的所有股份。对于将要开展的新业务,他的具体策略是:做印刷厂和消费者(包括企业和个人用户)之间的中介,与客户联系的方式通过网站及APP进行,特点是网站和APP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选项,通过返点盈利。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制作并配送的O2O模式。
定下基本策略后,孙小龙一头扎进互联网的汪洋大海。
但对一个极少触碰互联网圈子的人来说,这个过程之艰难超出了他的预期。
跨界是最大难题
虽然互联网在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但对于一个已在传统行业浸淫十余年的人而言,要想进入这个产业、从一个用户变成一个服务提供者却非常非常难。
为了能够进入互联网圈,孙小龙开始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北京火热的创业投资环境,孙小龙开始频繁参加各类创投活动,听创业者和投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希望在大会上拓展圈内资源。
但是到了真正组建团队的时候,孙小龙依然觉得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