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知名主持人柴静的空气污染发布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发巨大反响。该片发布时点,正值中国“两会”前夕,也恰是环保部长陈吉宁履新后一天。每年“两会”上,雾霾治理总是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话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周四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提出要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环保成为焦点有其必然性。作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之首,环保行业在过去的三年里处于政策和投资缺失的密集“补课”中。目前该行业已经到了一个更严峻的阶段,其关键词,按照陈部长的履新表态,就是“铁腕执法”、“改革治污机制”,但这必将触动众多利益集团的神经。
西方环保产业发展路径
上世纪60至70年代,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恶化,开始重视环保,对环保的需求主要是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控制。这一时期环保行业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政策因素推动。进入90年代后,公众的环境追求与政府的环境政策导向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越来越重视环境的防范治理,环保公司依据市场需求转型,从单一的环境治理商转为综合的环保服务商。政府的角色也从干预、治理转向监管、引导。
从70至80年代开始,海外环保行业巨头们通过并购的方式,转型为大平台综合环保服务商来实现持续性发展。法国威立雅集团的业务从最早的城市供水,扩展到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危废处理,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已扩展到行业的整条价值链。美国WM公司搭上了资源保护和回收相关法案的快班车,借机收购了大量相关公司,成长为美国目前最大的固废处理公司。美国Stericycle公司的并购始于医疗垃圾环保政策的趋严,标准的提高使得医疗危废市场容量进一步增加,也让Stericycle之类专业医疗垃圾处理公司可依靠专业化优势与WM公司竞争。
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前景
中国环保产业目前仍相当于发达国家环保发展的第一阶段,呈现小而散、多而弱的特点。截至2012年末,中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份额仅占26%,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前五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也仅占10%左右。对照中国与海外环保行业的发展历程,预计中国环保行业将会进入大规模并购期。这一时期拥有充足资金和良好发展战略的公司有机会借助政策,成长为中国环保产业的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