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减员治标不治本
近期,上海一家数十年来一直经营得颇为出色的中外合资印刷公司管理者聊起他2014年的工作,其自认为做得最出彩的一件事是:用不大的投入,新添了2台辅助设备,既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有效稳定了人心,又达到了员工增收、企业减少开支的实际效果。
较之上年,2014年该企业的印刷业务量下降15%,除了汽车和化妆品类产品依然需求坚挺外,原本对企业运作同样起支撑作用的通讯类产品的印刷业务一落千丈。虽说企业的总产值依旧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但业务量的减少意味着设备利用率的下降,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压力。为此,他们在已经持续数年减员的基础上继续在压缩员工数量上做文章,从历史上的近300人一步一步地减少到现在的130多人。按照该企业的产值与人数测算,人均实现年产值50万元,远高于2013年全国同行业的人均30.4万元的水准,何况这还只是一家纯粹依靠单张纸多色胶印机组织生产的工厂。
持续减员不可避免地引起在岗员工的心理波动,有些不可或缺的岗位甚至有员工以停工、离职来胁迫领导。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适当添置设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即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灭掉员工心中的“火”
如上这家公司2014年采购的新设备之一是切纸机配套使用的震纸及堆桩设备。这类设备的精度要求不算太高,企业的投入也不大。在添置这台设备前,该厂的切纸加工作业是一人一机,员工的劳动强度很大,但鉴于切纸机操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操作工的收入却难以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