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发表评论员徐立凡文章表示,这一系列数据勾勒出了中国经济在“深改元年”的全貌。“深改元年”的中国经济,以换挡、调结构、去库存、加大政策预调微调为主要特征,这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和去除经济积弊这两项并重任务共同决定的。2014年的经济年报,反映出了这种调整所带来的结果,也折射出了今年经济发展的一些趋势。这特别表现在一些首次出现的数据中。
比如,中国经济规模首次进入10万亿美元量级。尽管从纵向来看,2014年GDP增长为24年以来最低,但从横向比较,中国成为第二个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的国家,与美国的差距缩小到了1倍以内,而达到了日本经济规模的两倍。这意味着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确立。这个结果是在去GDP崇拜的新理念下取得的,因此,具有更真实的含金量。
又如,2014年财政收入增幅自1991年以来首次降到两位数以下,这也是合理的降速。过去财政收入较之GDP增速过高,其背后折射的是房地产行业的畸形繁荣和征税过重,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下滑速度超过GDP增速下滑速度,既表明房地产市场趋于平稳,也表明对于政府征税收费的约束正在增强。
再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比,首次进入了3倍以内。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保持了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节奏,随着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加快、资产化改革的启动,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校
文章称,2014年的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不乏亮点,并折射出了今后继续向好的趋势。但在一些微观方面,也存在忧虑。2014年CPI同比上涨2%,PPI下降2.2%。
CPI持续下行进入“1”时代,PPI则连续34个月下跌,这反映出企业去库存化的压力仍然较大,通缩风险在加强;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5.7%,是2001年以来的新低,相比2013年下了一级台阶,这表明投资的驱动力在减弱。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着的下行风险,要求今年在政策上更有力地应对。目前,央行在频繁采用SLF、MLF或PSL等货币政策工具以保持流动性,许多机构认为,今年很可能有包括降息降准在内更大力度的预调微调。货币政策的微调趋势以及基建项目的重新启动,为今年预留了平稳增长的空间。但与此同时,仍应该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抓手。2014年的经济数据如同一次全面测试,测试出了中国经济的抗压力:摈弃“唯GDP论”,摈弃大规模经济刺激手段,不会让经济刹车。这或许是今年乃至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最需要的一个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