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表示,制造业转型势在必行但过程艰巨,而回归朴素的创新本质、选择正确的转型路径才有未来。
“当下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制造业似乎成了落后生产力的代表。但我并不这么想。”方洪波说,制造业是一切经济及社会活动开展的基石,《国富论》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国家的财富来自于大规模商品的制造,这一点不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我们知道,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来自于制造业,不管是原材料的简单加工,或是高端制造甚至品牌的输出,生产分工为先,贸易交互随后。
“我们也要看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其艰巨性的一面,而这是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中无法比拟的。”方洪波抛出了一个疑问,“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为什么突然在目前一个经济周期处于重要变化的时间段中面临巨大的困境?实际上,本质原因很简单:过去30多年中国制造业仍依赖于区位优势,凭借庞大的内需拉动才做到了规模化与低成本,否则中国公司无法快速成长。”“所有制造业的困境,其实皆基于一个原因:过去的各类模式已失效,全新的竞争方式、商业模式又尚未形成。冲突之下,难言建立新的竞争能力。”方洪波提到,中国制造业转型没有固定的路径和范例可循,因已高度成熟且难以复制。由于资本积累少、底子薄加上主要从国外引入技术,其抗风险能力弱,转型时间必然漫长。但制造业
转型的“红花”是什么?“放眼过去几百年的文明史,我们发现制造业还得回至最初,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和产业升级,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经济结构转型。”方洪波说,不管研发还是创新资金、资源的投入,企业需要厚积薄发。因此低技术、低水平和低附加值产品要逐渐升级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