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荣宝斋(成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3位木版水印大师来蓉现场献艺,展示这项被誉为“下真迹一等”的国家级非遗。
三道工序,分毫不差再现原作
荣宝斋(成都)有限公司门店内,肖刚、路民、赵慧萍3人一字排开,依次展示木版水印中的勾描、雕版、印制3道工序。
勾描是木版水印的基础。下笔之前,肖刚需要根据原作的创作过程,按照不同的笔触和颜色“分版”,同一色调的笔迹描在一张稿子上。原作上有多少颜色层次,就描成多少张稿子,即分成几套版。“先将胶片覆在原作上,‘描红’的同时也起到保护作用。再根据胶片上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勾在半透明的雁皮纸上。”两次复制的过程中,肖刚必须百分之百忠实于原作,同时还要把作品的笔墨情趣如实反映出来。“肖刚的工作是‘解剖’原作,我是用刻刀代替毛笔,在木版上二次创作。”路民将雁皮纸画稿粘在木版上,开始“操刀如笔”进行雕刻,通过改变走向和力度,将原作线条的转折、顿挫反映出来。令人惊讶的是,木版水印的雕版工艺只用一把刻刀。“刻不同的画面,就把刀刃磨成不同的弧度,而且必须雕刻者本人根据需求现磨。”路民就连刻刀刀把都是自制,方便持握,已经使用了5年之久。
木版雕刻完成之后,赵慧萍进行最后的印制工序。她不仅要调出与原作完全相同的颜色,还得准确把握印刷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并控制周围环境的湿度,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印刷的过程,不能一味强调‘慢工出细活’。比如这张齐白石的《菊酒图》,我们印好叶子的经络之后,应该赶快把叶片也印上去,这样两者才能有机结合。”赵慧萍透露,即使《菊酒图》这样的册页小品,首次印刷成功通常也需要一个半月。
巅峰之作,制作过程历时年
1896年,荣宝斋开始自刻、自印笺纸,这是其木版水印技艺之始。20世纪50年代,荣宝斋开始以此复制齐白石、徐悲鸿等当代名家画作,以及《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古画精品。2006年,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荣宝斋木版水印画作被誉为“下真迹一等”,即“与真迹几乎一模一样”。2015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闭幕后,为弥补许多观众未能一睹原作的遗憾,荣宝斋经故宫博物院授权,举办了一场“石渠宝笈”高仿真特展,展出《清明上河图》《三希堂法帖》等木版水印仿品。
能做到“以假乱真”,远非“不容易”三字那么简单。荣宝斋木版水印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制作过程历时8年之久,雕刻木版1667块,套印达6000多次。“韩熙载的胡须、眉毛就有4套版,如果勾描线条基础不好的话,甭说神态,就是走线可能都走不直。”肖刚说。
肖刚1978年进入荣宝斋,不久便被送进故宫学习,光是临摹历代名家真迹,就花了足足5年。赵慧萍的学徒生涯从印信纸开始,刷子、耙子等工具都是自制,然后学习研墨、调色。从单色信纸、套色信纸、小画片、小幅工笔画直到两尺左右的齐白石的《虾》,她训练了将近10年。
谈到自己的技艺,赵慧萍言语间充满了自信。“《百花诗笺谱》为什么比之前印得好?过去要达到颜色的渐变,需要分出版来,但现在我可以直接在一块版上出3种颜色。现在的从业者专业素质都大幅度提升了,我们也在根据社会、时代和市场需求去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