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品项目的出版规划方面,安教社重点处理了三个关系。一是大型出版工程与中小型出版项目相结合,前者如《中国散文通史》《陆侃如冯沅君合集》《桐城派名家文集》,规模达数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后者如《八大山人研究》《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中国计时仪器通史》等,均为单本高端原创学术专著;二是高端出版资源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前者如《中国散文通史》《中国阅读通史》《中国艺术批评通史》,作者是该领域国内顶尖学者,选题具有集成和创新价值,后者如《桐城派名家文集》《徽州刻书史长编》《中国花鼓灯》,从某一侧面来反映安徽地域的历史文化;三是长线出版工程与短期出版项目相结合,前者如《续经籍籑诂》,虽只有两卷,但编纂审校难度极大,需要精研细磨,因而历时10多年,终为受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通报表扬的优秀基金项目,后者如《中国深蓝梦》,自立项至出版仅3个月,生动记录了我国深海探测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总体上说,在精品出版方面,安教社一直在优化选题结构,尝试走出一条与自身编辑出版能力相匹配,同时能兼顾规模、速度和效益之间关系的道路,确保每年能完成一至两部重大精品出版项目,同时能推出10余种(套)中小规模原创精品图书。
在精品项目的运作实施方面,安教社重点把住三个关口。一是选题储备。选题是出版工作的起点和源头,它和图书是“1”和“0”的关系,没有前面的“1”,后面所有的“0”都没有实际意义。出版社每年年初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策划申报一批重点选题,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特别关注与出版社现有产品线相关的高端出版资源并适时转化为选题资源,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一个水力资源丰富的大“蓄水池”,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付诸实施。二是项目申报。近年来,安教社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申报各种规划项目、资助项目,共承担“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项目15种,目前已完成11种,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9种,目前已完成7种,另外还承担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入库项目等国家项目近20种。承担这些国家项目,既体现了安教社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担当,也为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落地实施。这是精品打造的收官环节。
为确保重大出版项目的顺利实施,安教社整合社内各种资源,在设计、编校、印制等各个环节上精益求精,真正达到打造精品的目的。所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如《续经籍籑诂》的验收和《维果茨基全集》的年检均为优秀项目,受到基金办的通报表扬和奖励。2006年出版业“三大奖”调整以后,中国出版政府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共评选8次,安教社共有13种出版物获奖。其中,《八大山人研究》《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中国散文通史》等5种出版物获奖,《中国计时仪器通史》《陆侃如冯沅君合集》《续经籍籑诂》等8种出版物获得提名奖,说明出版社在精品出版方面成效是比较显著的。
在精品项目的保障机制方面,出版社重点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实行项目责任制。重大精品项目纳入社属出版计划,实行跨部门项目管理制。成立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全程实施。项目所属部门的社委会分管领导担任项目小组组长,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编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印务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对于承担重大项目和精品图书出版的编辑部门,只考核其社会效益及完成质量,制定专项绩效考核办法。项目完成后,根据要求对其内容、编校、设计及印制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评定等级,优秀、良好等级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不合格等级或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经费使用违规问题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出版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精品打造的主要推手是编辑。近几年,安教社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版社改变了过往大开大合的招聘方式,从重视人才数量转向强调人才质量,优化配置,循序渐进,目前老、中、青合理搭配的人才梯队正逐步形成。在人才培养方面,采取全员轮训、互学互训、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荣誉感,提升培训效果。